您现在的位置:莲花山 >> 莲花山景区 >> 庞安时故里探访

编前:史载,“庞安时蕲水麻桥人”“葬于蕲水龙门乡佛图村”。但因年代久远,缺少文物证据,其故居和墓葬地至今尚无确切定论。特转发乡贤李振波先生写于25年前的遗作,以纪念为挖掘、传承、弘扬庞安时人文精神而作出不懈努力的人们。

庞安时故里探访

李振波

清明后数日(年5月7日),北宋名医庞安时故里所在地龙井村领导邀我去该村一行,我非常高兴地约友同往。

据《宋史》载,庞安时,字安常,蕲水人,其父世医,少时即随父潜心深读医学典籍,融会贯通,学有独创。我小时住在浠水县城,城东的莲花山有一座药王庙,庙里供奉的是庞安时和苏东坡对语的塑像,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庞安时故里就在现在的浠水县麻桥乡。我们驱车前往,距浠水县城十多里处,离开国道往左走多米就到了。龙井村是一片丘陵地带,村后是碧波荡漾的水库,再后是一座高山作屏障,村前是一溜冲田,村旁山包栽满了果树茶树,满山艳丽的桃红李白和绿地毯般的一垄垄妖嫩的茶叶,一栋栋红砖小楼掩映在绿树浓荫中。

村领导和县文化馆的同志告诉我们,故居就是一户村民的家居,历经九百年的风霜雨露,宋代建筑不可能保存下来。确定此外是故居的原址,根据是原屋基下多次挖出一些石础,即垫木桩的石凳。据文物专家考证,石础的形状和花纹是唐宋时期的制式。

我们还看了湾中间一口奇特的水井,水井的石围栏提水的绳子划出几寸深的沟痕,可见年代的久远。村民说,每日清晨,井口有雾气漫出。年那场罕见的洪水暴发时,井口喷出几尺高的水柱。传说此井通江达海,称为龙井,如今的行政村也因此得名。这口井原在庞家院内,共有九口,保存下来的仅这一口了。

庞安时的墓地在故居的后山上,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在苏轼离开黄州的第二年,因同案也被谪贬黄州。张耒和苏轼与庞安时都有过很深的交往。庞安时去世前,嘱张耒撰墓志铭。此铭保存在张耒文集中。据墓志铭记载,庞安时去世时间是元符二年()二月初六,同年闺九月二十七日葬于蕲水龙门乡佛图村,即今麻桥乡龙井村。佛图村是庞故居的湾名。

我们在村领导的带领下,踏着清晨的露珠,往村后的飞虎山攀登。山上有保存完好的建于明末的山寨,我们在一巨大石块上停留,村民称此石为鲤鱼石。庞安时的墓地就在石上的一方开阔地上。墓碑距今近年了,墓碑早已不存。

我们越过鲤鱼石,攀登到飞虎山顶,倒塌的另一座药王庙已修复,住持为我们展示了一块古代的石刻浮雕,被附近求医者称为石大爷,远近来求医问药的还不少,农村毕竟缺医少药啊。一位署名半农的为药王庙敬献了一副对联:

安居无恙全仗名医施妙药

时来有福同称大圣发慈悲

庞安时至今受到人们的礼赞,难怪张耒在墓志铭中说,“尧舜使民安居,孔孟教民礼仪,岐黄为民免除疾病之苦”,把衣食、教化、医疗作为民众休养生息的三件大事,这个理解是很有见地的。

庞安时故里探访归来,并未因找不到庞的有形墓碑而感到遗憾,却从史籍中传说中看到了永恒的无形的心碑。

品浠水人文,观秀美浠水!

07:38

撰文:李振波(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配图:詹佑麟

作者简介

ABOUTAUTHOR

李振波,湖北浠水人,鄂州市党报创始人、著名报人,鄂州日报社原社长、总编辑,市政协文卫体主任委员。年12月30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

品智海淘珍

享幸福人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体现真情分享传递友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