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陆丰市湖东镇南侧海域,近百台白色风机昂首挺立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一阵海风吹过,风机迎风起舞、飞速转动;不远处的碣石镇海洋工程基地,施工的轰鸣声与风电机配件生产线上的机器声交织,上百支风叶在产业园空地上一字排开,一座“海上风电之城”呼之欲出。
随着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进行曲”奏响,美好的蓝图正转化为汕尾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十四五”开局之年,汕尾深入落实“1+1+9”工作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全面抓好经济和平安“两张报表”,纵深推进“三大行动”,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步推进,经济增速延续了去年的强劲增长势头,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11月20日,汕尾将迎来以“奋进新时代共建新汕尾”为主题的第二届汕尾发展大会,发挥港澳台侨和广大乡贤资源优势,打好新时期“侨”牌,发展“汕尾人经济”,引进更多高尖人才、高端产业、高新项目,加快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和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引项目
发展引擎动力足
“有了这份图谱,我们在招商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个环节需要招商、应该对接哪些企业,而不再是盲目地碰运气,‘捡到篮里都是菜’。”汕尾市投资促进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向笔者展示了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图谱。这份图谱涵盖了手机、触摸屏、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9个电子信息产业细分行业,标明了从原材料到零部件生产再到应用的各个环节。此外,产业图谱还附加了一份对应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名录,详细记录了这些企业的地理位置、资质实力、主攻方向、主要产品等。
汕尾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资料图片
主导产业“打头阵”,强链补链“挑大梁”。汕尾围绕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重点突出“5+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全力绘好电子信息制造、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大石化新材料、大美丽产业、港口行业、物流行业、金融科技等产业图谱,瞄准世界强、行业强、上市企业、知名企业和汕商乡贤,开展“按图索骥”式精准上门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大好高”“专精特新”产业项目,不断培育和壮大经济新增长点。
去年,汕尾成功举办首届汕尾发展大会,签约33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6亿元,按下“汕尾人经济”向“汕尾经济”转化的“快进键”。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个,其中超十亿元产业项目20个,总投资额.49亿元,项目引进完成率达.25%,投资额完成率达97.94%。
康佳半导体光电、中集海上风电运维基地等重大项目顺利签约落地,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TFT-CF玻璃基板、陆丰康佳半导体光电显示及终端项目、陆河比亚迪综合试车场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陆丰)园区海上风电配套装备制造项目、汕尾信民生休闲农业有限公司生猪楼房养殖示范项目等项目投产达产……随着项目“双进”会战年号角的吹响,“1+5+X”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和领导领办机制不断完善,一批“大好高”产业项目接连开工竣工、投产达产,撑起汕尾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厚植经济发展新优势,离不开营商环境改革的迭代升级。自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年”以来,汕尾坚持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行“前标准、中承诺、后监管、一网通、全代办”模式,炼就“我比人家办得快、我比人家办得好”的“汕尾速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市民服务广场统一预约、统一叫号、统一受理、统一评价“四个统一”;率先实现市县两级项事项办事材料和办事流程标准统一,项高频事项“全市通办”;率先推出22个高频特色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率先打造营商一体化平台“善美店小二”和一体化监管平台。
办事群众和企业也不用再为到处开具各类证明材料发愁犯难了。汕尾持续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通过电子证照核验、数据共享、部门间协查、告知承诺、部门自行调查核实等方式,直接或替代取消证明材料个,减免材料约17万份。
更为直观的感受,来自企业。“我们从成立到正式投产仅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没有政府高效务实、‘店小二’式服务的营商环境,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广东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凡富说。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19个门类个大类所包含的经营项目商事登记实现“秒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申报材料精简12%,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减42个、28个工作日,审核办理出口企业正常退税平均时限压缩至1.4个工作日,成功发放贷款笔9.03亿元……审批时间快了、办事环节少了、融资效率高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得以“轻装上阵”。1至10月,全市共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户,其中各类企业户,同比分别增长31.59%、32.97%。
聚英才
发展源头活水来
90多年前,海陆丰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成为一片充满希望的红色热土。
穿越历史风云,昔日的红色热土正以“活力湾区”的崭新面貌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英才“奔向海陆丰”。年至年11月,全市新引进大学生名,其中硕士名、博士名,并成功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领衔的创新团队,在引进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今年我们从各个高校引进了一批硕士,人才数量同比增长超20%,这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日趋完备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汕尾天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国红说。随着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该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预计今年产值将比去年翻三倍达15亿元。
这是汕尾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为吸引八方英才“奔向海陆丰”,汕尾突出做好“引、育、用、服、管”五篇文章,成立汕尾市红海扬帆人才专项资金,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回归”计划、人才培养和储备计划,初步完成《汕尾市红海扬帆人才计划》修订稿,着手起草高质量建设人才强市若干措施,计划推出“汕尾英才卡”,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就业、入户、子女入学、住房申请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一门式”办理,在全市上下营造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支持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让人才在汕尾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目前,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汕尾就业可享受的生活补贴与住房补贴分别为75万元、20万元,在全省范围内属于领先水平。
来自山东的王端明是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新招聘的博士,也是汕尾实施人才强市发展战略的受益者之一。“当地政府和学校给予了我们全方位、强有力的关怀和支持,不但有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还有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一系列配套福利,让我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博士后权晓晶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今年5月,主攻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学专业的她参加了中国(汕尾)海上风电产业大会,更加坚定了自己从广州辞职来到汕尾的选择。“在产业大会上,我看到了当地政府加快推进海上风电产业项目的决心,也让我更加看好汕尾的发展前景。我的专业与海上风电产业紧密相关,我有信心与汕尾这座城市一同成长,闯出一片天地。”
位于汕尾市高新区的广东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雾”桌面、医疗信息化、信创计算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6月,该公司成功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人才是我们高新技术企业的立身之本。省博士工作站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是公司实现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一步。”该公司董事长余祖开表示,将借助博士工作站这一新的引才平台,在重大项目开发、高层次人才培育、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积极作为,加快推进汕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
筑巢引凤,是汕尾抢占人才制高点的先手棋。
今年以来,汕尾创业创新、“人才服务驿站”等重点平台建设势如破竹、捷报频传。首家院士工作站揭牌,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正式启用,前瞻高等理工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汕尾分院成功落户,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汕尾分中心加快建设,市人才驿站分站在市党群服务中心落地,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全面铺开,市级人力服务产业园授牌……近悦远来、群英荟萃的良好人才生态,让更多“良禽”有木可择、有木可栖。
踏上新征程,汕尾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包容的情怀、更贴心的服务,广揽八方英才,为奋力谱写海陆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重点民生项目
●开展综合交通大会战
截至10月底,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完成投资84.3亿元。深汕西改扩建工程、兴汕高速公路二期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广汕铁路、汕汕铁路汕尾段建设有序推进,海滨大道西等市城区主要市政道路项目加快推进。
●推进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项目
8月28日,一期启动区交付使用,包括4栋学生公寓、1栋教学楼、1栋食堂和12个室外篮球场、10个羽毛球场等;9月12日迎来首批多名新生。
●推广“民情地图”应用
5月底,“民情地图”全市上线应用运行,截至目前,累计收到网格员上报事件起、工作日志条、巡查走访次,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新局面。
●开展“大爱救心汕尾行”健康扶贫慈善医疗援助项目
收集全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人风湿性瓣膜心脏病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困难家庭情况资料份,已为3名患者完成手术。
●推进移风易俗
截至10月底,已建成文化礼堂35个,已建成爱心食堂58家。
●构建联系服务群众“1+6+N”阵地工程
市党群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共举办活动场次,累计服务党员群众3余人次;6个县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中;51个镇级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完成挂牌。
●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前三季度汕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4.1%,增速居全省第一。
●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
今年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没有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安全事故。3月11日至10月10日,全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数起,同比下降10.73%;亡人数84人,同比下降6.67%。
●建设城市街区口袋公园
心地绿洲绿化景观工程项目已完成,老城区6处街头公园建设工程扎实推进。
●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共公布直接或替代取消的各类证明材料个;个证明材料调整为告知承诺制办理;累计签发电子证照种多万张。
一线观
端起“旅游碗”
吃上“生态饭”
悬挂在半空中的茶壶、外形酷似鸟巢的观景台、一望无际的翠绿茶园、满目滴翠的古树公园、茶韵飘香的茶艺体验街……在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莲花村,游客们享受着移步换景的惬意,他们眼中的绿水青山正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海丰莲花山茶的好味道又回来了!”有着30多年种茶经验的茶农温汉如感慨道。
位于“粤东沿海第一高峰”——莲花山脚下的莲花村,是海丰莲花山茶的产区,已有多年的种茶历史。多年前,由于过度开垦,茶山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令品质稳定的茶叶“变了味”。
“好山好水出好茶,要守护好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片野生古茶树林。”莲花村党支部书记温乌说。近年来,当地采取带状退茶还林、茶树留高和梯壁留草措施,避免全裸剥离植被,积极推广生态种植,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制订海丰莲花山茶种植标准,全村由原来的粗放式茶园管理向“无公害+标准化+绿色生态”茶园管理模式转变,茶山生态得到极大改善,茶叶品质、产量和价格也随之提升。今年5月,海丰莲花山茶凭借其天然无污染的生长环境、甘醇爽口的独特口感,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每斤价格从元升至元。
生态茶铺就致富路。据统计,去年,莲花村茶叶种植面积超0亩,年产值约1亿元,带动当地余户茶农增收致富,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万元,同比增长近25%。
得益于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莲花村在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大力实施民居外立面改造、雨污分流、景观绿化、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兴建了古树公园、茶艺体验街、环山绿道、山野栈道、观景平台、花海荷塘、莲花廊桥等旅游设施,走出了一条“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发展路径,一举成为海丰县“大湾区生态康养休闲景观示范带”上的“网红村”。
“我们从卖茶叶转变为卖体验、卖生态,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温乌欣喜地说。
同样吃上“生态饭”的还有汕尾市城区红草镇晨洲村的村民。该村被誉为“中国蚝乡”,养蚝历史足足有多年,出产的晨洲蚝以“肥、嫩、鲜、美”享誉四方。“除了过硬的养殖技术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晨洲蚝美味的秘诀主要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海水水质。”有着十多年养蚝经验的黄信行说。
为打好“生态牌”,晨洲村持续强化生态养殖意识,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绿色旅游业、观光水产养殖业发展相结合,打造蚝情小岛、白鹭天堂、万亩蚝町等网红景点,通过“旅游+养殖”的模式,走出了一条蚝民增收、蚝业增效、蚝村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今年9月,晨洲蚝乡成功创建为国家3A旅游景区,国庆节期间接待游客约2.5万人次。
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去年,晨洲村蚝产业产值突破4.6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0万元,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万元。
“美丽蝶变”不只发生在莲花村和晨洲村。如今放眼汕尾乡村田野,一个个美丽村庄、一条条精品示范带、一片片诗意田园正成为城里人向往的“诗与远方”。年至年,汕尾连续三年居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粤东片区第一。今年10月,汕尾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成为粤东片区唯一一个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
南方日报
陈欣欣南小渭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