嵖岈山,又名玲珑山、西游仙山,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海拔米,嵖岈山众峰峥嵘,奇石突兀,洞壑幽邃,古树参天,层峦叠翠,雄奇壮观。它虽然没有名山的高大、挺拔、巍峨和险峻,但集名山的奇、险、奥、幽于一体,山水相间构成了一幅奇特秀丽的风光画卷。
《西游记》作者、明代淮安才子吴承恩为避祸远行,途经嵖岈山,并在此居住数年。嵖岈山奇形怪石激发了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灵感,后来他根据嵖岈山民间传说,丰富和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及众妖魔的艺术形象,创作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新华字典》中“嵖岈”即河南遂平县嵖岈山,除此之外无任何意义。这样的命名在全国独一无二。那这里为什么叫嵖岈山呢?民间有很多传说,流传最广的有两个传说。
嵖岈大仙造山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一年四季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有一年,天降大雨,泛滥的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地,百姓生命危在旦夕。天上有一个叫嵖岈的大仙看到后心急如焚,情急之下跑到天宫的御花园,把御花园里的石头一块儿一块儿扔到人间,这样平地上就出现了一座小山,百姓们纷纷跑到山上去避难。百姓们得救后,纷纷摆案焚香,叩拜上天。玉帝知道后,为褒奖嵖岈所为就下诏告之当地百姓,后来老百姓就把这座山叫作“嵖岈山”。
太上老君造嵖岈的传说
太上老君受玉帝命,修炼仙丹,他看嵖岈山一带地面宽阔,四周也平展,就在那里架起了仙丹炉。炼仙丹需要一百天才能炼成。等太上老君炼到九十九天时,玉帝诏他到天宫禀报炼丹的事。在这附近有一个蛇精,趁太上老君不在,来偷仙丹。可是在太上老君回来后也没有成功,蛇精逃到土岭上,化一股黑风,钻进洞里。
太上老君召集一百零六名仙童前来挖洞,挖到八八六十四丈深时,遇到大大小小的怪石。太上老君带领众仙童一起挖起石头来了。挖出一块石头,就扔到身后,石头越挖越多,越挖越大,眼看堆不下去,他就选出三八二十四名神臂仙童,把石头插在附近的平地上。挖一块,插一块,石头挖的越多,插的就越大越高~~~~整整挖了七天七夜,整整插了七天七夜,才把洞挖到底,把蛇精捉到天宫治了罪。
太上老君挖洞积累起来的石头成千上万,天长日久,变成了一座离奇古怪、石洞百出的山。山上的石头都豁豁牙牙的,人们都叫它“插牙山”,后来肚里有字墨儿的人来得多了,嫌”插牙山“太俗气,就把山名儿写成“嵖岈山”了。
其实嵖岈山是由距今1.2万年的燕山造山运动及新生代以来地壳抬升而形成,属于典型的块状花岗岩,因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现在的峰林和奇石地貌景观。
嵖岈山的历史流传
“嵖岈”最早来自于当地的方言“差牙”,“差”字在当地方言中读作“chá”,是“错”的意思,“差牙”是指牙齿长得不规则、凌乱。先民们就是根据嵖岈山山石的形状和特点来命名,并一代一代口头相传下来。其他的如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山峰险峻陡峭,因形状好像尖利的狼牙而得名;山东栖霞市的牙山,其主峰巨石耸立,形如锯齿,因此称之为锯齿牙山,简称牙山……这些山都是采用相同的方式来命名的。
先民们给嵖岈山命名以后,由于受当时地域、文化、历史活动等条件的限制,嵖岈山因此并没有一个规范的名称,有的史籍上写作“查牙山”,如宋熙宁四年(年),司马光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和后来编撰的《资治通鉴考异》,就是把嵖岈山写作“查牙山”。
明末清初,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编撰的《读史方舆纪要》第五十卷,对嵖岈山的名称和特点作了细致地描述:查牙山(遂平)县西南七十里,亦曰嵖岈山。以山势崚嶒,亦名嵯峨山。又状类莲花,亦曰莲花山。又孔穴玲珑,风嘘则鸣,一名玲珑山……
嵖岈山的名称经历了从“差(chá)牙山”到“查牙山”,再到“嵖岈山”的过程,并最终在现代汉语中成为规范的专用名称被确定下来。
走进嵖岈山,就像进入了一个天然的动物世界,似人似物,千姿百态,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欢迎四面八方的朋友前来做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