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深圳是我国创新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又是我国城市规划史上的教科书级案例库,因此作为对于深圳的创新空间,一篇短文是难以全面尽述的。
本文想结合深圳创新产业聚落的测度,聚焦深圳创新空间几个关键词,来对深圳的创新空间进行一番掠影式的介绍。
关键词1:生长
图1:深圳创新产业聚落的总体空间分布
深圳的创新空间是不断“生长”的,有着很强的时代发展烙印。
从创新产业聚落的分布上看,原特区关内仍是创新最为集聚的地区。罗湖、华强北、福田、车公庙、再到南山、蛇口一带,都是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深圳契合时代发展最前沿最热点的地区。
这些地区发展的时代与契机不同,因而产业业态、空间形态也不尽相同,但相同的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在这里高密度地汇聚、碰撞,产生出创新的火花。
从依托口岸的罗湖、到电子产业繁荣的华强北,再到摩天大楼雨后春笋般矗立的福田,还是腾讯大疆等创新先驱或新贵扎堆的南山后海,时代的脚步,由西向东,点亮了一个又一个创新的热点区。
图2:深圳内城的创新产业聚落
图3:深南大道(→→),南山蛇口(→)
图片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随着大湾区时代深圳全域化的创新空间布局规划,深圳的创新空间在向城市核心区的外围不断延伸。
年深圳发布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中,在全市布局了37个战略性新型产业重点发展片区,在布局上已呈现出全域多节点的布局模式。
从目前实际的创新产业聚落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已经形成了宝安中心-大铲湾-西乡,西丽,龙华-民治-坂田三个一平方公里以上创新产业聚落分布集中的主要区域。
图4:深圳37个战略性新型产业重点发展片区
此外,光明科学城等地是深圳未来承载创新功能重点培育打造的区域,随着近年来一批重大创新功能的逐步启动建设,小规模的创新产业聚落在这些未来重要创新节点上已经出现。
进一步比较近年来深圳战略性新型产业扶持资金投向与目前的现状创新产业聚落分布,还可以发现坪山更多不在现状聚落中的规划创新节点,这些也是未来潜在的重要创新区位。
图5:深圳创新产业聚落与战略性新型产业企业扶持资金空间投向的比较
这些受到扶持与资助的战略性新型产业企业除了在现有的聚落内大量分布之外,也出现在了新兴培育的区位上,是未来这些区位发展的重要支撑。
图6:深圳创新产业聚落与战略性新型产业扶持企业分布的比较
同样的,深圳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重要创新系统要素的分布上,也体现出了在既有空间格局上的生长态势。
图7:深圳创新产业聚落与重要创新系统要素分布的比较
总体来看,深圳的创新空间呈现以“福田-罗湖”+“南山-蛇口”为核心,外围培育节点逐渐成长的格局,可以说,不同时代逐层叠代生长,是深圳创新空间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性特征。
关键词2:集聚
集聚是深圳创新空间的另一大特质。从北上深三城的创新产业聚落面积规模比较来看,排名前十位的聚落中,深圳的聚落占了6席,分别是科技园、南山蛇口、福田中心、华强上步、龙华民治、罗湖中心。
这些聚落全部位于城市核心区内,大面积的创新空间令整个城市核心区的创新空间高度连绵,全部1平方公里以上的创新产业聚落覆盖了特区.5平方公里国土空间面积的10%以上。
表1:北上深创新产业聚落面积前十榜
从北上深三城创新产业聚落中小企业数量的比较来看,深圳的各个聚落更是显著排名居前,在前十位中占据了7席,远远领先上海的2席和北京的1席。创新中小企业的大量集聚体现了深圳创新空间活跃繁荣特征。
表2:北上深创新产业聚落中小企业数量前十榜
此外,进一步分析北上深三城创新产业聚落中小企业的密度,深圳的聚落更是牢牢占据了前十位中的8席,比其他城市的创新浓度更高。以上三个指标的排名刻画了深圳创新空间连绵、活跃、高浓度的空间集聚特征。
表3:北上深创新产业聚落中小企业密度前十榜
关键词3:年轻
年轻是深圳的人口特质,也是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特质。如果我们比较深圳与上海、北京创新产业聚落的各项指标,一大特点是深圳各个聚落的平均创新企业成立时间要更短,大量的新企业不断在深圳成立,使得深圳成为创新企业的孵化摇篮,创新企业层出不穷为这座城市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生活力。
表4:北上深创新产业聚落企业平均成立时间前十榜
因对于年轻化的创新企业特质,深圳在创新培育平台的分布上,体现了“顺应小微企业内城集聚”与“支持外围新节点培育”的两大特征。
对比众创空间、孵化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与创新产业聚落的空间关系可以发现,这些创新培育平台在南山蛇口等内城聚落中高密度分布,与企业的高密度分布相契合;同时也已开始布局在外围未来培育打造的创新节点上。
图8:深圳创新产业聚落与创新培育平台的比较
关键词4:多样
深圳的创新空间,正因为有着生长、集聚、年轻的特质,所以带来了第四个特质——多样,本文浅浅地聊一下其中的几种。福田位于城市核心区,其在城市地景上表现为摩天大楼林立的繁华景象,在城市中轴两侧,分布着成片的密路网小街区办公楼宇组团。在业态上,以综合性的大中小企业混合集聚为主。
图9:从莲花山上看福田城市中轴及两侧的办公楼宇组团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图10:福田城市中轴两侧的办公楼宇组团
照片拍摄:张引
南山蛇口是另一种城市核心区的创新空间类型,以各类科技型企业集聚为主,既有腾讯、大疆等科技巨头的总部大楼,也有诸如软件园、生态科技园等园区形态的平台载体。街上熙熙攘攘的年轻人与24小时的活力凸显了这一区块的创新活力。
图11:深圳软件产业基地、腾讯新总部大厦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则是内城向外新拓展的一种创新空间,在功能上以科教为主,依托优良的山水环境本底,集聚了中科院先进制造研究院、清华深圳研究生院、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南方科大、深圳大学等科研院所,鹏城实验室也将落户其中。
图12: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及其中的科研院所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照片拍摄:商萌萌
图13:西丽高教城附近的南山智谷
照片拍摄:商萌萌
光明科学城是城市在核心区以外未来重点打造的创新新中心节点,利用空间资源相对内城更为充足的优势,通过大装置、科研院所等创新要素的植入,以及高品质人居环境的打造,形成深圳面向创新时代的战略目标载体。
图14:光明科技公园及茅洲河碧道
照片拍摄:张引
除了以上高大上的创新区块,传统制造业地区的升级也承载了创新功能的集聚,特别是在宝安、龙华、光明等地,不少创新产业聚落都是属于这一类型。
例如位与宝安区与南山区交界处的GXQ产业园,这一产业园也属于创新产业聚落内。该产业园建筑形态为老式多层工业厂房,改造后入驻了电子、通信、新材料等产业类型的企业。厂房式的空间使用灵活,为这些企业的试制车间、研发实验室等提供了合适的场地。
图15:旧厂房改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
照片拍摄:商萌萌
图16:几个厂房形态为主的创新产业聚落示例(同比例尺)
结语
深圳的创新空间,并不是一段故事,而是一本丰富的故事集,深圳创新的活力正来源于这座城市的生长、集聚、年轻和多样。
对比目前所测度而得的创新产业聚落与正在进行的创新布局就能发现,深圳的创新故事,一定还有新篇章。
执笔人:张引
研究简介
“创新产业聚落系列研究”由同济大学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经济与城市空间研究中心与上海脉策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