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广东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该《规划》是指导“十四五”时期全省土地、海洋、森林、矿产、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部署7大任务,提出7项重大改革和9项重大工程,系统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全力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
“三旧”改造完成面积达20万亩以上
“十四五”时期是广东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第一个五年。科学编制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十四五”规划,统筹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对全省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编制了《广东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十四五”规划》,《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保护与发展,坚持以推进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部署7大任务,提出7项重大改革和9项重大工程,系统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全力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
年主要目标如下:
自然资源保护水平实现新提升。耕地保护红线牢牢守住,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5万平方千米以上,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8.90%,陆域和海域自然保护地面积达2.82万平方千米,湿地面积不低于1.75万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新突破。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制度全面建立,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高于国家下达指标,“三旧”改造完成面积达20万亩以上,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平方米以内,单位GDP使用建设用地面积持续下降,持证在采矿山%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海洋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海洋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形成5个千亿级以上的海洋产业集群,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及有效专利数量不断增长,研发经费投入加大,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指标全面落实,海洋预警监测体系全面建成,海洋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上新台阶。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资源惠及民生福祉更加有效,“智慧自然资源”基本成型,“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和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逐步实现,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示范省建设制度体系初步构建。
拓展蓝色海洋发展空间,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通过生态修复梅州客天下由原来的废弃矿山蝶变为我国首个旅游产业园。
《规划》提出的7大任务分别是:
一是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制度,维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
二是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体系,强化重大发展战略空间保障和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三是加快构建生态保护修复整体格局,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四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五是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六是拓展蓝色海洋发展空间,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七是夯实基础支撑,实现自然资源领域良法善治。
此外,《规划》聚焦国家和省重大改革部署,系统提出争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示范省、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探索自然资源和生态产品价值显化与实现机制、探索调整重构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推动工业用地配置改革、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深化自然资源审批制度改革等7项重大改革。
《规划》聚焦自然资源管理重点领域,突出以点带面,统筹提出垦造水田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广东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地质和海洋灾害防治工程、海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绿色矿业发展工程、基础测绘工程、智慧自然资源建设工程等9项重大工程。
助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
在城市空间方面,《规划》提出,支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支持有条件的都市圈编制跨行政区,统筹考虑五大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实际服务人口需求,保障中心城区、重点平台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水、能源、安全、交通等设施用地供给。
《规划》强调,助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同等力度支持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城联动”作用,打造大湾区“创新双中枢”。强化广深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空间预留。强化“广深双核”的创新引领作用,增强广深港、广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沿线土地资源支撑,支持集中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支持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广州中心和深圳中心扩容升级,支持广州“一区三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预留国家高新区扩容空间。
正在进行保护开发的珠海三角岛。
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
在住房方面,《规划》要求完善住宅用地保障政策。做好与人口发展相匹配的居住空间布局,适度提高居住及配套用地的比重。落实大城市租赁住房用地供地政策要求,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空闲土地建设租赁住房。
允许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在符合规划原则、权属不变、满足安全要求、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推进华南植物园建成国家植物园
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规划》也包含了众多内容。
推动国家公园建设。积极筹建南岭国家公园,整合和优化广东南岭、石门台、罗坑鳄蜥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构建具有全球意义和国家代表性的南岭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推动丹霞山国家公园设立。
加强珍稀濒危物种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野外回归,开展野生动物种群调控和危害防控,整体推进南岭山地、罗浮山—大桂山、莲花山、云雾山—天露山、湛江雷州半岛海域、阳江湾海域、珠江口海域、镇海湾—广海湾—川山群岛—银湖湾海域、大亚湾—大鹏湾海域、红海湾—碣石湾海域和潮汕—南澎列岛海域等11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建设。
推进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建成华南国家植物园,成为国家战略植物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研发基地、国际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研究中心、国家级科学传播与环境教育基地、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全球候鸟迁徙沿海路线重要节点保护和修复,持续开展“护飞”行动,恢复鸻鹬类和雁鸭类等沿海滩涂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开展水鸟聚集区保护、踏脚石质量提升、接受地生境营造、生态断裂点修复、三级生态廊道连通等工程,构建“两横四纵多支多点”的水鸟生态廊道空间布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通讯员:冯建奎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通讯员:冯建奎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