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刘悠扬
福田区人文社科讲坛“莲花山论坛”第七讲6月17日在福田区图书馆报告厅继续开讲,深圳市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刘洪霞带来“深圳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学的崛起”的主题演讲。
▲刘洪霞在讲座现场
刘洪霞认为,深圳文学可视为新都市文学崛起的典型案例,反映的是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与上海、南京、西安有所不同,深圳没有漫长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深圳的城市化理解为空间问题:地理空间、政治空间、经济空间、文化空间等。深圳文学自发展以来就被贴过许多标签,例如打工文学、底层文学、青春文学、都市文学,深圳作为“移民城市”的属性愈加显露无遗,也从侧面强调精神空间、价值共同体和归属感的重要性,深圳作家的作品记录或揭示了深圳精神状况的某些方面。
▲讲座由前瞻社会科学院理事长韩湛宁策划主持
摩登是英文“modern”的音译,在她看来,摩登代表深圳文学现代性的一面。从年到年的四十多年,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历史又开始了另一个轮回,深圳这座城市不可避免地被裹挟进入现代性的必然之中,一批由作家、诗人、电影人、戏剧人、文学媒体、社区写作者等共同建构的“新都市文学”应运而生。
通过文本分析,刘洪霞从“城市的时间与空间”“城市对个体的异化”“逃离一座城市”“人机交互的未来城市”四个维度出发,讲解了深圳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深圳,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深圳“新都市文学”的特性、作家作为个体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心情以及对深圳这座城市的深刻思考。她还从邓一光、薛忆沩、吴君、李兰妮、蔡东等作家的作品中,看到了文学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深切观察和反思,及由此引发相同价值群体的极大共鸣。
刘洪霞最后总结道,以前有《中国新文学大系》《香港文学大系》,现有《深圳新文学大系》,深圳文学终将会在历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
据悉,“莲花山论坛”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前瞻社会科学院主办,福田区图书馆等承办,前瞻社会科学院理事长韩湛宁策划主持。
审读:喻方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9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