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记者许娇蛟
一切的发展,都有一个原点。从城市的意义上讲,深圳发展的原点,始于年3月5日。这一天,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由此,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一跃而成一座新兴城市,并在此后4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引领潮流。
▲莲花山下的深圳中心区,占地面积公顷,由滨河大道、莲花路、彩田路及新洲路四条城市干道围合而成,包括南片区、北片区和莲花山公园。上图为中心区现状,鳞次栉比的高楼昭示出深圳现代繁华的城市风貌;其中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高达.5米,是如今深圳的第一高楼。下图拍摄于年,当时的中心区还是一片大工地,只有零星的几幢在建高楼。
40年星移斗转,40载岁月如歌。对于世上的绝大多数城市而言,40年只是城市发展历史上的沧海一粟,但是对于深圳来说,这却是一段缔造奇迹和辉煌的黄金时代。短短数十年,深圳的本地生产总值由年的不足两亿元提升到年的超2.4万亿元,经济总量跻身亚洲城市前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年的0.17亿元提升到年的.4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提升到年的元,33年间增长了29倍。这些数字振奋人心,它们所代表的一座城市的成长,更令人热血沸腾。
受到自然地形影响,深圳呈东西狭长形态。早在城市规划之初,贯通城市两端的深南大道就昭示了深圳人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深南大道经历数十年风雨沧桑,见证着深圳从村落星罗棋布到高楼鳞次栉比的蝶变,国贸三天一层楼的建设进程更是为深圳速度做出了最有力的注脚。如今,矗立在福田区商业中心、高.5米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最新的深圳第一高楼;8条地铁线路如同一条条川流不息的地下河流,为城市的勃勃生机提供流动的养分;密如渔网的铁路、公路彼此交织,把温暖的鹏城春风吹到广袤肥沃的大地;15个一类口岸环抱深圳蔚蓝的海岸线,将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与世界紧密相连……
▲图片拍摄于年,在众多高层建筑的簇拥下,国贸大厦依然魅力四射。深圳晚报记者陆颖/摄
▲图片为年初拍摄,国贸大厦正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飞快变高。年12月18日,国贸大厦楼体搭建,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开始。年4月30日,国贸大厦封顶。它曾雄踞中国第一高楼称号十年之久,更接待过数百位中外政要。陈宗浩/摄
诞生于变革,兴起于突破。对于深圳而言,创新两字字承千钧。历经几次艰难的自我转型与升级,深圳从工业制造产业链的最低端走到了数字革命时代的最前端,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如今,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领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与产业创新相得益彰的是,深圳的政府服务也与时俱进,不仅在全国率先改革并实施多层次住房供应保障制度,营商环境改革、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等也走在全国前列,深圳也因此被誉为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图片为最近拍摄的深南大道车公庙路段美丽夜景。深圳晚报记者陆颖/摄
▲图片为年深南大道农科、车公庙路段旧貌。年,深圳市政府决定先期对蔡屋围村至规划中的上步工业区2.1公里路面铺上沥青。这条路也计划从原来的深圳镇一直往南头修,当时叫深南路。此后,深南路延展了深圳城市发展脉络,一路向西,经过不断改造提升,终于形成近30公里的市政景观大道,成为深圳城市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马树华/摄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容,为这座城市灌溉的人们也不断汇聚——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身上朝气蓬勃。来了就是深圳人已经成了新移民中最响亮的口号和最笃定的认同。迅速打造出一系列文化品牌,深圳仅仅用了数十年。这期间,深圳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不断推出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如今,拥有数百座图书馆的深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爱阅之城,文博会、书博会、深圳设计周、深圳读书月等活动轮番上演,深圳国际马拉松、中国杯帆船赛等国际赛事精彩不断,深圳歌剧院、科技馆、国家博物馆深圳馆等新十大文化设施规划进程更是紧锣密鼓……
40年来,深圳的教育事业实现了由农村教育向现代化城市教育的巨大跨越,各类学校由年的所增加到今天的两千余所;年,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4所大学入选新一轮省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计划,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开工,深圳技术大学去筹设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获批,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正式签约。
▲图片为年拍摄的深圳大学校园。
▲图片为年拍摄的深圳大学,当时仅成立一年。年,深圳大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后。建校35年,深圳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施完善、师资优良、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大学,多次登上全国最美大学的榜单,马化腾、史玉柱、张志东、陈一丹、周海江等多位著名企业家均毕业于此。
40年来,深圳的卫生事业成就瞩目,卫生保障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深圳积极推进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卫生机构数由年的62家增加至年的家,增长55.3倍;卫生机构床位数由年的张增加至年的张,增长72.5倍。
除了急速前行,深圳也从未忘记构筑生活的美好。环境不应是发展的代价,而深圳将这一理念践行在步履指尖。多年来,深圳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守生态红线,整治黑臭水体,提升城市环境。年,90%的黑臭水体得到治理、基本实现不黑不臭;空气质量在全国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六。随处可见的城市绿道、特色公园、滩涂湿地、森林湖泊,推陈出新的新年步步高登山全民健身日市民长跑日和全民健身月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品牌,更是让绿色深圳、魅力城市的称号实至名归。从渴望财富、追逐梦想,到热爱生活、敬畏生命,这些变化反映了几代深圳人对生活理解的变迁,更折射出这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速度到质量的理念升华。
▲图片拍摄于年,如今的莲花山,功能更加完善,植被也愈加繁茂。深圳晚报记者陆颖/摄
▲图片为年从莲花山顶拍摄的西南向和西向的画面;当时莲花山公园还没有正式开放,但已经有许多游客了。位于福田中心区的莲花山是福田中心区最明亮的一抹绿色,也是深圳市民踏青寻芳、休闲健身、放松心情的好去处。簕杜鹃花展、草地音乐节、山顶广场更让莲花山名声远扬。马树华/摄
40年光影变幻,深圳一直坚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城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创造了世界城市化的诸多奇迹。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深圳又将肩负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的新使命。站在里程碑前回眸历史,手持宏伟蓝图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深圳正在朝着更富希望和挑战的未来前行;而我们每个人如同这时代洪流中的水滴,汇集成海、迎风为浪,将共同见证、亲历、书写下一段伟大的征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