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http://www.xftobacco.com/m/

本文转自:上游新闻

华岩之考

石舌

我们在寻访华岩湖水源时,却发现待漏山和大老山只不过是中梁山脉向东延伸出来的小脚趾头。双峰并蒂,叠翠倒挂。这让想到了西湖的孤山,“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映漫山青。”华岩湖不算什么,在乎的是绕它而行的集山、水、林、洞、寺于一体的巴山灵景。

山不在高在仙。泰山并不高,却因孔仙人的一句“登泰山而小天下”,致使历代帝皇争相攀登,祭天封禅。不起眼的待漏山和大老山是不能与顶天立地的中梁山相媲美的,它们顶多算是两个小山包。但它们有华岩洞、华岩寺,有天池夜月、帕岭松涛,声蜚海内,这也是中梁山无法比拟的。

华岩洞形状如笏,巨岩横覆,纵深有度,曾为古代巴国屯过兵做过行宫。洞者,居也。退时可守,进时可攻。像诸如水帘洞、盘丝洞一类的高级洞穴大都由神仙掌管,凡人还无法进入。人类的万千思想都在洞中孕育、生根、发芽,可以这样说,没有洞就没有人类的文明,最早可追溯至山顶洞人。时下的生活小区里,防盗窗、防盗门、防盗锁,一防到死,以致我们都“面不相识”。这都得益于对洞的概念的发挥与想像。洞离不开人的雕逐,人更离不开对洞的依赖。人们从旷古的洞穴时代披荆斩棘走到了今天,今天的人们却又不辞劳苦披荆斩棘地往回走。

华岩洞右侧建有华岩寺。古洞中有石髓下滴成水花,大如车轮,似五色莲花,故称华岩寺。华岩湖之水源也即于此。华岩寺因华岩洞而建,华岩湖因华岩洞而立。有人说华岩寺始建于唐宋,因无文字留存,不可考。华岩寺初名“花岩寺”,因华岩洞泉水飞溅下落,状如莲花而得名。明万历十五年(年),乡绅杨益筹资傍华岩洞培修扩建寺院,名“湫隘寺”。据此,加先前的历史,华岩寺当在五百年以上。至清康熙八年(年),杨益后人杨继芳将大老山自家宅基地捐为寺址,耗时8年,始成“华岩寺”。好山出好水,好水出名寺。至此,华岩寺真容才示于当今世人。

山之名称,本都是假,靠假借、想像,才渐成名实。此山一直未曾有名,今冠以一名,却反为名所囿,引得世人一番争吵,鸡毛满地。

大老山和待漏山本是一对双峰并列松竹苍翠的姐妹山,并蒂而立。自从有了大老和待漏之名后,世人就纷纭众说了。有人说这边是大老山那边是待漏山,也有人说这边是待漏山那边才是大老山,且各据词理,互不相让。询问故旧老人,说法也是各异。

华岩寺有两座山峰,华岩洞之山曰“待漏山”,华岩寺之山曰“大老山”。据清代邓迪《华岩备志》、宗钟大师《华岩续志》及《华岩圣可禅师语录》、《华岩不厌乐禅师语录》、《华岩常乐我禅师语录》、《华岩镜山元禅师语录》等资料,华岩寺所属之山的名称有戴老山、待漏山、大老山和待老山等,也可能是音同字不同,有时同一书中名称也有互异,让人莫从所以。考之《巴县志》,多具两个名字,即大老山和待漏山,却也未加坐实。然而,我们在攀爬华岩洞时,“大老山”三字却赫然映入眼帘,这不得不令人提心吊胆,生怕贻误后人,疑自专而昧其前说。返回后,待漏大老之名总日梗心头,于是再次检索志乘。不管是假借还是想像,起名必有来头,那就从名称入手。故老说,待漏之名与巴子古国有关。当时,大禹王随滔滔洪水来到重庆,求助于涂山氏,与涂山氏联姻治水,深得舜帝信任,被推为接班人。禹传子启,一改禅让制为“家天下”,“华夏文明”由此始。《竹书纪年》中说,夏后启八年,指派孟涂到巴国掌管诉讼。《水经注-江水》载:“东径新崩滩,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神孟涂所处。”这位受启指派的官员被当地百姓秦为神明,称巫山神。旧时,重庆属巴国。《华阳国志》中说周武王代纣时,“实得巴属之师”相助(此事在《尚书》中记载较为完备)。周灭商后,周朝“以其宗姫封于巴,爵之以子”(《华阳国志》)。战乱年代巴国都城几经变迁,或治平都,或治垫江,或治江州,或治阆中。巴人善制陶,善水居。华岩洞是天然洞穴,邻近长江,位置隐秘,不假人力便可在洞穴内聚居数千人,冬暖夏凉,是理想的屯兵或王者居所。假若说华岩洞曾做过巴国的皇帝行宫,那待漏之名就无疑义。朝臣待漏,是过去的封建礼教。一大帮朝臣等皇帝临朝,有事商议,无事联络感情。因此,华岩洞上的山应就叫待漏山。“大老”有二层意思,一是指元老之意。年事高、品德好的人被称为大老,《孟子-离娄上》云:“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二老,指伯夷、太公。二是宋元时期,江西湖广一带农民起义军的首领称“大老”。如淳熙十一年(年)福建汀州有姜大老起义;元朝至元十五年(年)江西有聂大老起义;二十年秋广东增城有蔡大老、钟大老、唐大老起义,至元二十四年广东肇庆(今高要)有邓大老、刘大老起义,次年夏,广东有丘大老率领的董贤举、钟明亮起义,等等。重庆虽为移民城市,但旧有地名,有来处,有一定的延续性,可能性不大。所以,此大老应是借指如伯夷太公之流的隐者居所,说的是待漏山对面的大老山。既名大老山,说明此地,早年曾有隐士居士或处士,他们不食嗟来之食,不为王命躬身致仕,相忘于江湖,留清名于人间。这些也多是口授,而非实录。得观西泠印社社长张宗祥的《华岩洞记》方才真相大白。书中云:“华岩之名,起于华岩洞。洞在大老山之东南,山不甚高,洞据其颠,纵而不深,大石上覆,泉滔旁滴,依洞建庙······。”文中言明华岩寺之山名大老山,华岩洞则在大老山之东南。汪德薰《重修华岩洞记》中曰:“县之西有伽蓝曰华岩,其地在待漏山之颠。山故有涧有泉,雨时飞溅,岩窟如散花然。洞曰华岩,以是状之。”汪氏所言,华岩洞之山曰待漏山。向楚《巴县志-山脉》载:“白鹤林西为老人山,白鹤林东南为待漏山。”白鹤林在今华岩寺右前方,现仍是白鹤栖息地。白鹤林西为老人山,老人山即大老山,大老山与待漏山相对应。

近年因修建了外国语学校和华岩小学,待漏山被劈去一半,亦不复有“双峰耸翠”之意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