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武威汉代医药简:年前一位医者的工作日志

中国医学被称为中国三大国粹之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武威汉代《医药简牍》既是文字文献,又是文物珍品,各种历史信息并存,体现了甘肃这一丝路“黄金段”在古代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同时,作为一部简牍版医籍,其丰富了我国的医学遗产,为中国医学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材料,同时亦佐证了中国医学是古人与疾病斗争中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

众所周知,甘肃是全国出土汉简最多的地区,然如著名的《流沙坠简》与《居延汉简甲编》有关医药的记载也非常有限,武威《医药简牍》丰富完整的内容成就了其国宝级文物的地位。

A

若汉代有自媒体,《医药简牍》的主人一定是位德高望重、辛勤码字更新,不求点赞转发的高冷博主。可以发现,这位主人对医药研究颇深,想来不仅仅只是一名医学爱好者,更应是属于专业级别的医者——其将毕生所学及实践经验中所遇疑难杂症的方剂,当作日志一样,一一记录于汉简之上,死后随葬。

墓葬发现于武威旱滩坡。

旱滩坡是紧依祁连山北麓的一块台地,这里曾被认为是块风水宝地,所以拥有历朝历代坟冢百万多座,也因此形成了以莲花山为中心向南北延伸宽广的旱滩坡古墓群。年,旱滩坡兴修水利工程时,该墓葬即发现于该坡地东部一条山沟的西岸。随后,甘肃省博物馆及当时的武威县文化馆对这座土洞式墓冢进行了清理。

墓主为一老年男子,棺前竖木质鸠杖一根。汉代有“七十赐王杖”的尊老制度,由此判断,墓主为鸠杖主,年龄在70岁以上。在墓主头顶部,一麻质囊袋内装有木质简牍一束,经整理出土92枚。从简牍所载内容看,全部为有关医学的记载。自此,一位悬壶济世、妙手仁心的老医者的形象逐渐清晰。随葬医药典籍应是老医者长期行医实践的经验总结与心得体会,其中汇集了当时有实用价值的验方,内容涉及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等中医基本学科。

简牍出土时墨迹如新,可以肯定的是,这位老医者一定想不到自己留于竹简之上的日常墨迹,两千年后却成为人们了解古代医学的一扇可贵之窗。

B

《医药简牍》一经出土,引来无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