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机场码头往西约7公里的海面上,一座菱形岛成为珠江入海口的新地标,这里是深中通道的西人工岛,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交会点。从西人工岛继续往西,建设者们日夜兼程,正筑起一条连绵不断的海上钢铁“长城”。
南沙大桥是12条跨江通道之一。南方日报记者董天健摄
“火”起来的大桥建设,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去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为“广东的桥”写下时代注脚,广东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今年1—4月,广东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快速增长,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7.5%,同比增长35.7%。
与此同时,南沙大桥不负重托提前建成通车,深中通道攻坚克难进入“沉管时光”,黄茅海大桥快马加鞭加紧前期筹备……珠江口大桥建设的澎湃“热力”,正是广东经济精气神的缩影,展现出广东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定力,演绎着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崛起的蓬勃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袁佩如李赫
统筹:谢美琴郑佳欣黄应来
立足大湾区互联互通珠江口形成一股强大向心力
在中国桥梁建设的热力图上,走近珠江口这些超级大桥,也是在感受广东经济的脉搏。
这里有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勇气——
走进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钢壳制造的广船国际南沙厂区智能车间,鲜见工人的身影,却到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一片片钢材在数字化的切割车间加工,再与自动化切割的零件组成小组件,然后组成块体。在另一端,“大手臂”正将四个块体拼成一个小节段,要22个这样的小节段最终才能拼接成1个米长的标准管节。“建造1个管节需要6个月的时间,全过程都是使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生产线,第一个管节很快将在年底沉放。”深中通道项目GK01标总工程师龙汉新表示。
这里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志气——
在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建设现场,多名建设者常驻海上,日夜奋战为这座“漂在海上”的特大悬索桥扎牢了东桥塔的56根桩基。“整座桥身重量达到30万吨,靠的就是东西两座高米的主塔和东西两座海中锚碇撑起来,我们将再次创造桥梁史上的第一。”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桥梁工程师陈炳耀说。
这里有时不我待、日夜兼程的朝气——
不久前,在同一片海域,南沙大桥正式通车,一举创下了多个“世界之最”。80后的项目副总工程师鲜荣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又立即投身到吹响开工冲锋号的黄茅海大桥项目。从高栏港出发,对接香港,直通粤西,黄茅海大桥将用3年打通港、珠、江,彻底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迈出坚实脚步,我要延续在南沙大桥的精神和状态。”鲜荣说。
超级大桥的蓬勃建设,互联互通的迫切需求,折射的正是广东经济迎难而上的底气、长风破浪的后劲。
与上一轮大会战相比,广东当前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大建设明显有本质上的不同:领域更广、立意更高、目光也更为深远——立足大湾区互联互通,为广东经济“强筋健骨”。
“事实上,珠江口共规划建设12条公路铁路跨江通道。”据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公路通道7条,分别是珠江黄埔大桥、莲花山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茂铁路公铁两用大桥(公路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铁路通道5条,分别是广深港高速铁路、佛山至东莞城际轨道、深茂铁路公铁两用大桥(铁路桥)、中山—南沙—虎门城际轨道、深圳至珠海城际轨道。
澳门企业家刘艺良认为,香港辐射能力巨大,澳门又是中国内地对接葡语系国家的重要平台,珠江口大通道让大湾区形成更加完美的闭环,将给内部的城市带来新的经济机遇。
烟波浩渺的珠江水,礁石险滩挡不住其奔腾向前,珠江口正在形成一个强大的向心力,一个新的全球经济引擎正在迅速崛起。
产业布局走向大桥激活湾区城市“桥头经济”
一座桥,打通天堑阻隔,不仅连接起大桥两岸,更连接起产业界、经济圈、历史与未来。
不久前的“五一”小长假,南沙迎来了旅客井喷:南沙各大酒店整体平均预订率超80%,部分酒店已经出现了预订爆棚现象。
南沙大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五一”期间,南沙大桥日均车流量达15.61万次。“交通顺畅后,沉寂多年的南沙成了价值洼地,旅游和经济都得到激发。”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认为。
另一端的桥头,投资额超7亿元的沃尔玛华南生鲜配送中心在东莞沙田刚刚落成运营,该项目是沃尔玛在中国单笔投资额度最高项目,也是沃尔玛在中国首个定制化设计建造的配送中心。该项目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将为沃尔玛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乃至广西等地提供商品配送服务。南沙大桥的开通,是沃尔玛将项目选址于沙田的重要原因。
香港也把目光瞄准了“桥头”,提出“明日大屿”计划,倡议将临近港珠澳大桥的大屿山发展成为香港第三个核心商业区,以及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世界的“机场城市”。
此外,湾区内其他城市也纷纷在“桥头”上做文章,东莞推出了滨海湾新区,中山依托深中通道打造翠亨新区,珠海全面对接港珠澳大桥,相对较远的佛山则选择和广州、中山联合开发南沙港。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副研究主任黄晓琳表示,“桥头经济”指大型交通枢纽所在的位置,被视为策略性的经济跳板,吸引各类优势资源聚集。珠江口这些大桥的桥头区域,具有“海、陆、空、铁”多重优势,是对接“一带一路”的前沿阵地,将激发大湾区的无穷活力。
“世界需要中国,全球经济增长离不开中国的持续发展。”IMF总裁拉加德曾如此评价。站上“桥头”的粤港澳大湾区坚信:门越开越大,路就能越走越宽。
大桥如齿轮咬合“创新轴”驱动湾区大型“孵化器”
“作为常年来往于香港和南沙的人,我最关心的还是交通状况,南沙大桥使得往返粤港变得更方便。”现在,每周五晚上,高民都会驱车返回香港家中,南沙大桥是他的重要路径之一。大学毕业后,他便来到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工作。
如今,广州到东莞再延伸至深圳、香港、澳门,成为夜景卫星图中灯光最璀璨的区域之一。起于广州南沙、止于东莞沙田的南沙大桥正在这片区域“穿针引线”。
一座座大桥,犹如一个个齿轮,咬合起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轴”。这里有一股信心、决心牵引着“创新轴”传动赋能,形成湾区经济的大型“孵化器”,孕育湾区“创新生命力”。
更密集的大桥正在推动更强的协作。依托深中通道的便利,哈工大机器人(中山)无人装备人工智能研究院在翠亨新村揭牌,将深入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更有效的连接正在开拓更多的可能性。香港青年刘颖的公司入驻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我们在香港进行研发,再在东莞大规模生产。”她表示,依托大湾区越来越便利的交通,将进一步拓展产品在珠江西岸的市场,“有信心创造让世界惊叹的产品”。
更便利的交通正在吸引更多的人才。“南沙和香港的距离很近,现在又有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两地往来,加上重磅创新的人才政策,相信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人才来南沙创业。”年来到南沙创业的香港大学名誉教授辛伟贤,从事新材料应用与研究20多年,目前在企业已经成功完成新型含氟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开发。
如今,“创新轴”的一角,深圳南山联合总部大厦,光峰科技创始人李屹正信心满满地谋划“激光显示”时代,他创办的公司在科创板的上市申请近期正式被受理。
如同光峰科技,一波又一波由粤港澳大湾区孵化而生的企业,正在“创新轴”中不断前进拓展,链接国际创新资源,探寻自己的“世界坐标”,书写中国经济活力的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