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博文
黄河发源于青海,成河于甘南,成黄于临夏。临夏州全域为黄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西南部位于甘南黄河上游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东北部位于陇中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承担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重任,做好黄河流域临夏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是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举措,事关全省乃至全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生态是临夏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优势。过去五年来,我州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高起点谋划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进一步筑牢了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连续5年完成大气、水环境质量考核目标。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完成植树造林万亩。纵深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和农村“三大革命”,用艺术家的审美视角、规划师的设计理念、美术家的描绘手法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各县县城和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刚闭幕的州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努力把临夏打造成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先行区。面对国家和省上一系列政策机遇,我州编制完成《临夏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绘就了美好蓝图。
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黄河自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康吊村流入我州境内,由永靖县盐锅峡镇焦家村出境,境内河长公里,占黄河全长的2.3%,多年平均流量为.4立方米/秒,有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大中型水库,一级支流有洮河、大夏河、湟水河等,年过境水亿立方米,年自产水量12.15亿立方米,使我州成为了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坚持“四水四定”,认真落实国家、省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争取实施一批流域治理、水土保持、防洪减灾、污染防治、节约用水等方面的重点项目,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确保一河绿水出临夏。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构建北部干旱半干旱区、中部河谷川塬区、南部高寒阴湿区“三板块”,莲花山、太子山、积石山沿线“一屏障”,黄河及其支流“多流域”,州域内生态环境脆弱区和自然保护区“多节点”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空间格局。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开展“国土绿化·守护母亲河”生态建设行动,争取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完成营造林90万亩以上,打造森林城市、公园城市、海绵城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乎民生福祉,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成效。
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十三五”的“坚决打好”到“十四五”的“深入打好”,体现了国家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更高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关键是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下功夫改善环境质量。紧盯重点区域、行业、时段和因子,强化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提升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大土壤污染环境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畅通环保监督渠道,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坚决整治各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我州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目标,我州编制实施全州碳达峰行动方案,落实碳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双控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发展生态绿色产业,扩大新能源推广使用。建立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科学划定生态产品开发范围,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有序参与国家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推进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引导全社会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倡导形成勤俭节约、低碳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示范单位。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努力把临夏打造成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先行区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建设生态文明播种新绿,让临夏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碧水常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