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9长城网记者赵娇莹康紫祎9月16日,天光微亮之时,位于邯郸市涉县的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前,准时出现了一道瘦弱的身影。肩扛罩住半个身子的大扫帚,左手提着一杯清水,右手拎着小扫帚和簸箕,一级级登上陡峭的石阶,这道身影沿着卵石路朝着左权墓走去,缓慢而坚定。这是从年开始就未曾中断的守护。92岁高龄的杨爱公老人正讲述自己守护左权墓的故事。长城网记者康紫祎摄最初守护这座墓园的是附近石门村的老革命杨爱公,随着老人年事渐高,大儿子杨乃堂参与进来。年,杨乃堂车祸去世,其51岁的妻子李秀英擦干眼泪,扛起了守护将军墓园的责任。一家两代人,70余年,守护一座墓。守墓也是替将军报仇涉县境内有座莲花山,山脚下清漳河水日夜湍流。青山绿水间,抗战名将左权的衣冠冢静静地伫立。莲花山。长城网记者赵娇莹摄左权,中国革命史上一颗闪亮的红色将星!年,日本侵略军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名将之血,洒落在太行之巅,清漳河畔。左权将军。当年10月,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在莲花山建成,隆重的公葬仪式上,方圆百里五千军民纷纷赶来送别左权将军,现场泪飞如雨。罗瑞卿在现场坚定地说,一定要为左权同志报仇!“我公公当时就在人群中,亲眼看到将军下葬后,他回家哭了好几天。”站在墓园茂盛的翠柏下,李秀英说,那时候杨爱公才13岁,年龄太小还不能上战场,就在心里暗下决定要为将军守墓,“他说,守墓也是替将军报仇。”年,左权将军的遗骨移至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忠骨已去,英灵犹在,人们依然来这里祭奠缅怀左权将军。也就是在这一年,杨爱公复员回乡,开始义务为左权将军守墓。一杯水,一片林,两代人登上莲花山山腰,拾级而上迎面即是“左权将军纪念塔”,沿着石板路继续向前,翠柏环绕间,左权将军曾长眠的墓葬静静伫立。左权将军纪念塔。长城网记者赵娇莹摄每天清早,杨爱公都要带上一杯清水,风雨无阻地走上两公里山路,洒在将军墓前。“水是我们山区最珍贵的东西,每天一杯清水,就是在表达我们对将军的敬意。”李秀英说,每天杨爱公虔诚地将清水洒在墓前时,总会和将军说一声“将军,我来看您了”,仿佛多年老友。李秀英延续着杨爱公的习惯,每天带上一杯清水到将军墓前。长城网记者康紫祎摄墓前两棵粗壮的柏树,是几十年前杨爱公亲手栽下的,它们如最英勇的战士般,数年如一地守护着将军。曾经,墓园周围的山坡满是荆棘杂草,乱石嶙峋难以落脚。“怎么能让将军在这样荒芜的山坡长眠?!”杨爱公再一次下了决心,“要把这一片山坡都种上树!”于是他动员全家,刨坑、填土、浇水……一棵一棵的松树、柏树、木槿树在荒芜中立了起来,瘦小的枝芽伴着杨爱公日渐佝偻的身影长大。松柏环绕的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纪念馆。长城网记者康紫祎摄岁岁年年,日积月累。现在,墓园周围上万棵树取代了从前的荒土坡,苍翠欲滴的松柏昂然挺立,温柔的木槿花在其间绚丽绽放。杨爱公喜欢坐在墓前看这些树,看它们长大、繁茂,他觉得这满眼的高大苍翠才配得上将军的英名。郁郁葱葱的柏树结出了果实。长城网记者赵娇莹摄几十年光阴轮转,在松柏摇曳在山风中的时候,在扫帚清扫地面发出“沙沙”声的时候,在一拨又一拨参观者静默肃立在将军墓前的时候,杨爱公也再不是从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了。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在从家到将军墓的四里地山路上,他需要歇上几歇,在清扫墓园边角地块时,有些杂物他看不清了……在大儿子杨乃堂再一次提出和他一起守墓时,他没有拒绝。使命有了继承人,杨爱公也歇不住,他坚持每天和大儿子一起去墓前,能和将军说几句话,他这一天的心里就踏实。将军的精神不能丢年,一场车祸让杨乃堂不幸离世。失去丈夫的李秀英看着失去生活动力的公公,强忍着内心悲痛,决定接下守护将军墓的接力棒。“左权将军为国家为人民,连生命都可以奉献出去,我们还有什么坎儿过不去?”擦干眼泪,李秀英就上了山。李秀英在将军墓前打扫卫生。长城网记者康紫祎摄这七年多,每天她都要往返十几里山路,去墓前走一走看一看,路上的小碎石子几乎每个月都要磨坏一双布鞋,但李秀英乐在其中,“和我公公一样,我每天到将军墓前就觉得很安心。”打扫卫生、整理环境、义务讲解……守墓忙碌的工作填满了她的生活,回家后还要仔细地将一天的工作告知杨爱公,“做了一辈子的事,他心里始终放不下。”闲暇之余她还四处搜集史料,用自己的话来讲述左权将军的生平事迹。平静的生活也会有波澜。村里经常有人议论,认为李秀英太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贴钱守墓,也不知道去外面打工挣钱。“这种听见了就当没听见,谁都有自己的想法,谁都有自己的活法儿。”李秀英笑得坦荡,她说,是左权将军的精神一直支撑着自己,虽然家里穷,但总要想办法克服,一定得好好活下去,“我们什么东西都可以丢,但左权将军的精神不能丢。把左权将军的墓保护好,这是我们代代传承的红色家风。”李秀英走在打扫完毕的小路上,道旁柏树如将士般矗立两旁。长城网记者赵娇莹摄“9·18”将至,有参观者远道而来到左权将军墓前祭奠,李秀英上前主动讲起了将军的生前身后事。“将军的母亲在他身亡七年后,才知道自己日思夜想的小儿子已经牺牲,这位英雄的母亲专门请人为自己儿子写了一纸祭文:‘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在李秀英动情的讲述中,淅淅沥沥的秋雨落下,湿润了人们的眼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99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