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位于山东沂蒙山腹地,有多年建城史,红色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近年来,平邑县博物馆充分发挥“文化中枢”作用,创新文物展陈方式,挖掘文物背后故事,顺应群众文化需求,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撬动博物馆IP开发,让文物“活起来”。如今的平邑县博物馆,已成为平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前沿阵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宣传基地,是对外展示平邑县地域文化的地标性平台。
注重传承保护,增强责任意识
文化遗产,保护是前提。近年来,平邑县博物馆聚焦短板弱项,坚持将遗产的“原生态保护”作为基础工作。
一是利用区位优势,满足游客和文创企业“双向需求、实现双赢目标”。平邑县博物馆位于平邑莲花山公园院内,院内古朴风雅又不失现代风格,院外广场小吃街、购物街、娱乐文化场所应有尽有。平邑县积极做好文化和旅游结合文章,充分利用用公园市民多、区域宽敞的位置优势,开展全县非遗商品、旅游文创产品赶大集活动,举办特色美食小夜市,吸引广大市民前来游玩、消费。
二是加强文物资源分类管理,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平邑县博物馆始建于年,是一座综合性的历史博物馆,收藏各类文物件,主要有陶器、瓷器、青铜器、铁器、玉石器、古钱币、墓志碑刻、汉画像石、古籍善本等,其中馆内汉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圣卿阙、功曹阙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汉代石阙之一,被誉为石质汉书和古建筑活化石。展厅内全面展示平邑建筑、雕刻发展历史,平邑文物藏品、革命历史、民俗文化、非遗传承等内容,该县充分利用全县文物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专题展示,让更多的人们走进了平邑、了解平邑、亲近平邑。
三是创新机制,注重人才优势,增强全员参与文物管理和服务水平。针对博物馆人员少、经费相对不足的实际,该县充分发挥内部人员力量,配备业务能力精、个人素质高、服务水平强的6名专职人员参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服务;积极发挥社会志愿者作用。进入博物馆,民众能看到在疫情防控、文物讲解及引导顺序参观等方面,到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的存在有效提升该馆的管理服务水平;吸纳对文物馆藏积极性高的社会文艺工作者、文化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平邑文物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从而实现全员、全社会参与保护和传承文物的责任意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管理人员经费、馆藏布展改造提升、配套设施建设及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确保博物馆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开展。
启用智慧平台,注重活化利用
为方便广大游客高效、便捷的体验馆藏文物的来龙去脉、历史沿革和文物特点,平邑县积极创新展陈方式,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增强群众对传统文物保护传承的参与热情、提升满意度、宣传效果及展览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是智能化管理把文物故事化。游客进入展馆,只要扫文物上面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