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泉
“白露秋风过,滴珠夜重凉”。白露节气早至,秋意势渐浓重。近些时日,早间上班路上感觉越发的凉了许多,原先的短袖薄衫只好换成长袖厚装,恰是舒服。
周六闲暇,携妻去庙山景区游玩,兴意盎然,收获颇多。庙山古称石屋山,海拔.8米,地处诸城西南,距离市区18公里,枳沟镇东南,与五莲县交界。明末,后人于此修建庙宇,并将石屋山改称庙山。当地人们至今保留着“三月三,上庙山,烧香祈福拜神仙”的习俗。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庙会,青岛、潍坊、日照、临沂等地善男信女们慕名而来,游玩赏春,焚香饮酒,祈福还愿,日流量多达万余人次,热闹非凡。
这些年,“一山一水一尽美,一庙一居一古城。”庙山民俗文化旅游区建成,地貌环境大为改观,独享“八宝朝阳洞,九鼎莲花山”之美誉。山间道路硬化便畅,尤以朝阳路著名。仲秋季节,庙山景区山菊烂漫,景色诱人,游客络绎不绝。我等信步游逛,看山景,听鸟鸣;闻栗香,拈甸谷;寻蚱蝈,望浮云,好一派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景致。
庙山深处,新近辟一景点——双子湖(又名双月湖)。因两湖状如圆月,水碧如洗,清可见底。两湖涵洞相连,却一条筑坝凌空隔开故名。湖东山麓,建造一幢幢田园居舍,红瓦绿墙,鳞次栉比;阡陌路径,四通八达。依坡而望,湖心水波荡漾,山坡柿栗缀缀;枫叶初红,三五游人穿行林间,为秋色增添了许多灵性。
凝望脚下,富庶田园,欣欣向荣;金风玉露,粟谷已黄。山坡田野的秋谷熟了,沉甸甸压弯了腰。谷穗似狼尾,沉坠接地。微风过处漾起层层金浪,实了田野,醉了乡民。剥几粒开皮咧嘴的山栗子,圆润透红,肉黄微甜,美不舍咽,实在是玲珑精妙之物。现在正是九月时分,若来一次山栗肥蟹美餐,不虚金秋之行。与农忙的村民开心交谈,看这开镰收割的季节,满脸幸福的农民,收获丰收的喜悦笑声与鸟雀啼叫、树叶窸窣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在苍穹原野,绘就一幅幅秋天里最美的画卷,一篇篇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秋声赋。
漫步盘山斜径,驻足歇鹤亭,眼前一片开阔。此亭位于王村西南约3华里地,朝阳路北。右侧深沟陡崖,绵延数里,是膨润土挖掘之处,也是附近村庄的聚宝盆。左边平缓地段,橡树、栗树、柿树成排成列,错落有致。细数眼中那些夹杂着不多黄叶的柿树、栗树,飒飒秋风下,摇晃着满树的果实,又像是与金风窃窃私语;是老友相见,互诉思念之苦;更似新友初识,相见恨晚,其义不得而知,
却甚合我意。
回转山下,置身湖中;轻荡小舟,尽情赏遍山光水色:湖面游曳几只野鸭,个个悠然自得;水泊鱼儿左摇右摆,自由穿行;几簇芦苇蒲草,芦花扬白,蒲锤中树。几只鸠鸟呼啸飞出苇丛;亭亭荷叶独守一角,莲蓬高过荷盖,状如只只话筒,绽放着秋的妩媚和殷实。
看眼前,风光无限;想秋实,感叹五谷丰登。多愁善感的我,体味秋风撼树。静了思绪,满了心意,照例流淌出一股股“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开阔无羁。
看罢所属,我菲薄所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树失去叶成全了果实。君不见棵棵柿树,落尽柿叶,收获了一树树红橙橙的柿果。
用秋天比喻人生,秋天恰似我辈的“中年”,逝去了春的“靓丽茁壮”,褪尽了夏的“蓬勃激情”。所有的“成熟”,沉淀了人生宝贵的经验。
秋愈深,色更浓,庙山美景观不尽,人们盛赞之。等枫叶红遍山川,约请再来庙山游,借着秋风、秋景、秋实,蘸着满满的秋思、秋恋,谱写出一曲曲秋之韵,秋之歌!
这正是:
秋深露润粮千石,
眼涵丰姿品万香。
于清泉诸城市尽美小学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ddsww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