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不是花儿?“少年”也非少年。“花儿”是什么?“花儿”是“少年”。“少年”是什么?“少年”是“花儿”。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花儿”与“少年”?不着急,听我慢慢说来。

听过信天游吗?知道信天游是什么吗?不知道也没关系,陕北民歌总知道吧?信天游就是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就是信天游。只不过信天游是当地人对陕北民歌的称呼,而陕北民歌是统称罢了。

好了,现在来说说这些西北高原上的“花儿”与“少年”。“花儿”又叫“少年”,是发源于甘肃临夏,流传于甘、宁、新、青四省区的民歌艺术。被称为“西北之魂”“西北的百科全书”。

因为“花儿”的主体为情歌,而歌词中常常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从而得名。“少年”自然是相对于青年女子的称谓。正如世界上有女人也有男人一样。

“花儿”曲调丰富,唱词浩瀚,艺术价值很高。年5月,甘肃省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岷县二郎山花儿会、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宁夏回族花儿回会等联合立项的“花儿”被国务院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再看看“花儿会”现场。是不是对花儿有了初步的印象呢?我们继续说“花儿”。当地人把唱花儿叫“漫花”,好吧!按当地说法来吧!“漫花”,在外人听起来怎么都有些别扭,加上当地人发音多带“儿”音,所以慢慢的被叫成了“花儿”。

正所谓“漫开花儿透心甜,十天九夜口不干”,当地人还是很有情调的,干活累了,漫几句添精神;遇到心上人,漫几句流露流露感情;不开心了,漫几句排解排解忧愁。这场景,好像在演黄梅戏,不,更像电影《刘三姐》里的桥段,人还是现实中的人,不过这以唱带说倒是别有一般滋味。

花儿有“整花”和“散花”之分。前者具有叙事,说唱性质,形式比较固定。后者一般是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多用于表达感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特别是集体对唱颇有意思,双方各由四五位歌手组成,互相展开风趣、生动的花儿对唱,好像在开辩论赛一样。

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各民族演唱“花儿”的习俗逐渐地形成了“花儿会”。就是对歌、赛歌集会。每一个花儿会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一般集中在春播后或者秋收前的四、五、六月份。如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的甘肃“松鸣岩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初三开始的“莲花山花儿会”。

歌会期间,人山人海,歌声彻夜不绝,成为各族人民传统的艺术狂欢节。这些“散落”在西北高原上的“花儿”是当地劳动人民心中之歌,它们漫唱在翠绿葱茏的田野里,飘荡在突兀陡峭的深山密林中,飞扬在石破天惊的黄河水弦上,回响在举世瞩目的丝绸古道间。真心祝愿“散落”在黄土高原上的“花儿”开等更艳,更美,更长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