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深山浅化

人生路上,因缘万千,我们总会在缘分的风中,或聚或散,或亲或疏,或远或近,有时候由疏远的陌生人,渐渐变成亲近的人;有时候却由至亲至爱之人,渐渐疏远,变成了陌生人,乃至厌恶之人。我们总是随着缘,遇见了,然后又分别,离开了又相聚,在这聚散离合中,渐渐走过漫漫人生。

漫漫人生,我们总会遇到各种缘分,缘不同,彼此的关系也不同,在种种关系中,我觉得朋友是最唯美的一种关系。

朋友之间,没有亲缘的责任义务,也没有爱人的相绊相牵,也不像同事之间各种事务交织,只是淡淡的相处,不近不远,互不干涉,却也互相忆念,一起分享人生苦乐,共同走过风雨生活。

若遇志同道合之友,心心相通,人生路上,一路相伴,互相成长,更是唯美的岁月。有时候知音挚友,对成就一个人比亲人更重要。故经中有言:“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古人亦有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

当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能给令自己成就,也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是善缘而来,在万千因缘中,朋友也有不同的缘,缘不同,相处方式也不用,彼此影响也有别,最后的结局,也各不相同。

我们依着过往种种因缘,人生路上,总会认识一些朋友,对于称名归乡人,也不例外,也会在因缘之下,结识不同的朋友,在种种朋友中,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同门善友,用心珍惜。

当今时代,信息发达,我们接触的缘,也越来越多,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广,千里之外,相识也在一念之间,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因缘,更是错综复杂。

在这杂缘繁多的时代,除非我们隐居山林,不用网络,否则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知见、各种各样的缘,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如影随形,时刻干扰我们的心,若信念不坚,知见不正,随时都可能被带偏,走着走着,就离开了一向专念的归乡之路。

对于信心还未扎根之人,最好能有同行善友的相伴,一起共同学习,当遇到杂缘之时,有人能帮我们坚定信心,不会随风而动,随缘而乱。莲风之始,就是同愿之人,相聚庐山,共同修学,共往莲乡。

同行善友的力量,不可估量,一根筷子轻易就能被折断,若是一捆筷子,就很难被折断,一个人行走归乡路,若信心不纯,遇到杂缘,可能对方几句劝话,心就开始动摇,若周围都是同行之人,就有集体的力量牵引着,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与善友同行,在莲光悠悠的环境之中,念念都是莲香,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心就有了香光庄严。这就亲近善友的利益,如古人云:“人能亲附善友,如在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茫茫人海,知音难觅,所谓知音,即是知故乡之音者,同门善友,宿世善缘,才能相遇,这样的朋友,最为可贵,清净若莲,亲近无比,同一称名无别道,远通四海皆兄弟。当下虽不是兄弟,将来莲池相聚,皆从莲花而生,可谓亲如手足。

五部九卷中,多处劝说称名之人,要亲近同门。人生世间,因缘变迁,归乡之心,本就微弱,常常会受外缘影响,若能与同门善友相处,每日同称名号,同往莲乡,相互照应,相互鼓励,坚固信心,坚定归心。

世间真正的善友,亦友亦师,慈尊因地之时,也曾愿言“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人生真正的善友,能在我们未生信时,使我们心生净信;若已生信,则能使我们信念坚;当我们懈怠之时,又会劝我们精进称名;尤其当我们心欲动摇时,能为我们破除疑心,使心安稳,信心坚定;当我们烦恼之时,倾听安慰;当我们遇到困境,又能静默相伴;乃至我们临寿终时,又能称名送我们一程……种种益处,都是善友之功。

这种朋友,能够遇到是人生福报,若有缘遇见,当用心珍惜。宗祖劝言:“普劝同生知识等,同行相亲莫相离。”

第二,非同门友,和而不同。

漫漫人生路,遇到同行善友,珍贵却也难,遇到有共同信念,但行门不同的人,最为常见。世间所有相遇,都是有缘,既然遇见,都是意义,也许在相处之中,也能成为同行之友。虽然一切行门最终归一,但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智慧,不一定能随缘不变,初心不改。

与这这样的朋友相处,因没有同一法义作为纽带相连,自然没有那么亲近,但比起没有入门之人,还是有亲切之感,内心由衷随喜。彼此相处,当如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对于核心义理上,可以随喜,但也要提高警惕,一切以归乡为要,不能随顺世间人情,随之而改。

当然,我们也尊重每个人的缘,不能因自己所学殊胜,就一定让对方也学。当各随所乐而修其行,互不干扰,和而不同。我们只要内心坚定,信心不退,一心称念,即便别人苦苦相劝,也要一心行走在二河白道之上,绝不回顾,正念直去,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比。

第三,世间善友,淡淡相处。

人生路上,还有一些朋友,他们因缘未成熟,还未有信心,因为缘分,彼此成为朋友。茫茫人海,能够相遇,就是难得之缘,他们虽然未生归心,能成为朋友,缘分一定颇深,若有机缘,可缓缓相劝,同归莲池,善友相聚,如此才不负朋友之缘。

若因缘实在不成熟,与之相处,也真心相待,给对方安心欢喜,让对方在相处中,感受到淡淡莲香,虽不能信,也不能因此生诽谤之心。

除此之外,彼此相处,应当平淡平常,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平淡相处,既不相互牵绊,也能彼此温暖,相见亦无事,别来常相思,思莲花相聚,思故乡同行。最平淡的相处,就是为他们静默称名,愿他们也能生起归心,回到故乡,善友相聚,不再分离。

第四,世间损友,敬而远之。

漫长时光中,我们总会接下各种缘,因缘难测,不是所有的遇见,都是善缘。人生路上,谁的青春不曾遇见错付之人?人生总会遇到一些给我们带来烦恼与痛苦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或因利益而起,或因情感而生,若是遇见,心不计较,不抱怨,但也不相牵,称念名号,了去宿业,静待因缘,敬而远之。

虽说一切遇见,都是因缘,凡事都要平静对待,也可以借境炼心,但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智慧,也没有悲心,无法改变他们,也不能感化别人,能安住自己,不生烦恼,不动摇信心,已经不易。敬而远之,不是舍离而去,待他日再来时,能万事随缘不变之际,再来相度。

结语

四种朋友,四种相处,总结来说:对同门善友,当亲近同行,同归故乡;对非同门好友,当敬当和,亦当谨慎,守护信心;对世间善友,当和爱尊敬,见机引导,平淡相处;对世间损友,当敬而远之。

这只是本人与朋友相处之道,比较局限,不能以偏概全,权当个人交友感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