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古诗词的人都知道苏轼,应该说上过学或者是华人都知道苏轼苏东坡,因为他的名气太大了,他诗词修养太高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住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些流传千古的名句把苏轼的名字牢牢地印在了中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心中。
老末儿今天说的不是苏轼的当生诗词的文学成就,而是他和佛印和尚的前生之缘。
当然在苏轼叫苏轼、佛印是佛印的这生,二人相处甚好,故事很多,可为什么二人能相处甚好呢?
那是有渊源的,什么样的渊源?我们一起来看冯梦龙的《古今小说》中的一篇:明悟禅师赶五戒。记住这是小说,只当故事读了:
相传宋英宗年间,浙江净慈孝光禅寺有两个得到高僧,五戒禅师和明悟禅师,二人是师兄师弟的关系。
五戒禅师左眼瞎,高不满五尺,长相古怪,可聪明异常,出家后参禅悟道,法名五戒:一戒:不杀生命;二戒:不偷盗财物;三戒:不听淫声美色:四戒:不饮酒茹荤:五戒:不妄言造语。后云游之净慈孝光禅寺,拜访大行禅师,做了首座弟子,大行禅师圆寂,五戒做了住持。
明悟禅师本来在沙陀寺出家,云游至净慈孝光禅寺,和五戒禅师一见如故,就留了下来,二人相处甚好,一同说法。人生难得一知己!
初春的一天,下了两天雪,第三天天晴了,五戒禅师在方丈禅椅上坐了,耳朵里听见一个小孩的哭声,就叫身边的清一去山门外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清一纳闷,刚下过雪能有什么事?五戒告诉他让他去就去,哪有那么多话呢?清一一去不打紧,还真有事!
什么事?
山门外松树根雪地上一块破席子上放了一个五六个月大的小女孩,用一个破衣服包着,衣服里边有一个纸条写着生辰年月,还说这小孩小名就红莲。清一好心眼,快点去给五戒说明白,恳求救这个孩子。五戒就答应了,让清一照顾这孩子长大到五六岁送人。
清一照顾小红莲长到了十来岁的时候,五戒把这事给忘了,清一也舍不得把红莲送人,只把她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养。可在庙里不可养女孩子,只能把小红莲扮成一个小头陀。等到小红莲长到十六岁了,五戒忽然想起了十多年前小女孩的事情,就去了清一的住处,问:“那年抱的红莲,如今在哪里?”清一实话实说,带五戒禅师来到红莲房中,十六岁的女孩子正值青春年少、豆蔻年华,挡不住的青春气息,五戒禅师起了歪念头。要求清一晚上把红莲送到自己禅房。清一无奈遵从。五戒禅师破了五戒之一。
明悟禅师和五戒禅师都是得到高僧,都具慧眼,明悟禅师在当晚入定回来,慧眼已知五戒禅师犯了色戒,把多年的修行,付之东流,出于二人多年的感情,要劝五戒禅师迷途知返。正值当时六月尽,门外撇骨池内莲花盛开,明悟叫人折了一朵白莲花插入花瓶,请来了五戒禅师吟诗聊天。二人以莲花为题作诗。五戒先写四句,明悟依韵写下四句:
春来桃杏尽舒张,万蕊千花斗艳芳。夏荷芰(ji第四声)荷真可爱,红莲争似白莲香?
五戒禅师看过,心知已被明悟禅师看破,面色几变,回禅房命人烧水洗浴,之后写下八句《辞世颂》:
吾年四十七,万法本归一;只为念头差,今朝去的急。传与悟和尚,何劳苦相逼?幻身如雷电,依旧苍天碧。
明悟禅师得知大惊,看了五戒留下的《辞世颂》,说“你好却好了,只可惜差了这一着。你如今虽得个男子身,长成不信佛、法、僧三宝,必然灭佛谤僧,后世却堕落苦海,不得皈依佛道,深可痛哉!真可惜哉!你道你走得快,我赶你不着不信!”于是明悟禅师也洗浴坐化。
明悟禅师追五戒到了四川眉州眉山县城,五戒已投胎成了苏洵苏老泉的儿子苏轼。明悟禅师也就就近投胎在当地一个世宦谢原家里,做了谢原的儿子,取名谢瑞卿。二人自幼同窗,志向不同。苏东坡自小志在功名,不信佛法,讨厌和尚,还发誓一朝管了军民,定要灭和尚门。谢瑞卿则常劝他学佛。二人谁也说不动谁。但不影响自小的交情。
苏东坡得了功名之后,念及同学之交,接谢瑞卿到了东京,二人无事相聚谈论甚欢。当时东京大旱,仁宗为民求雨,苏轼带了谢瑞卿同去,谢瑞卿扮成个道人模样,偷看圣容,结果被仁宗看见此人不俗,问起来历,苏轼急中生智说这是大相国寺新来的一个道人,深通经典,仁宗不知就理,赏赐了度牒给谢瑞卿,钦度为僧。歪打正着,这正和了谢瑞卿的心意,顺其自然求仁宗皇帝赐法名:佛印。自此佛印正式出家。
苏轼弄巧成拙,再不敢说和尚的不好。经常和佛印讲论经典,成了护法敬僧的东坡居士。流传下来无数的趣闻故事给后人叙说。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文字编辑:黑豆老末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