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http://m.39.net/pf/a_7534559.html

撼龙风水洪国珍整编/文

(本文净慧讲话,蔡山江心寺摘自网文)

“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这两句话天下皆知,为什么呢,因为黄梅一个县就出了禅宗师祖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老祖千岁宝掌和尚这么多祖师,天下第一,世上无二。

以上是黄梅县在佛教方面的重大影响,被世界称为“佛教之乡”,除此之外,黄梅县在戏曲、挑花、武术、诗词、楹联、废名田园文学、周濯街神话故事、蔡山晋梅、长江第一龙、古雷池等多种非物质文化,还有中国教育看黄冈,黄冈教育看黄梅,等等如一串晶莹玲珑的珍珠,这些文化使黃梅县获得“戏曲之乡”、“佛教之乡”、“武术之乡”、“挑花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神话故事之乡”、“教育之乡”等众多头衔。武术之乡

诗词之乡

黄梅青虾

白头鹤之乡

黄梅糯米堆花酒

黄梅挑花

黄梅戏

黄梅一中

一个县在全国只要有一个精品文化就很了不起了,而黄梅县竟有十多个,这不是令人匪夷所思么?据黄梅政府公布的文件显示,全县共有国、省、市、县四级文物保护单位处,文物藏品余件,年,国家公布全国第一批项非遗保护名录,黄梅戏和黄梅挑花皆名列其中,全国有多个县,平均每个县0.4项都不到,黄梅县独占其二。黃梅一个小县为什么能如此得天独厚地获得殊荣呢?

我还是从风水的角度来解析其中奥秘吧!

黄梅县现代行政区划图

黄梅县清朝时乡镇区划图

黄梅县地域人口产值数据

黄梅县总面积平方公里,现有人口97万,GDp50.3亿人民币,黄梅县的地形图就是个葫芦状,临长江,葫芦底下都有一个脐口,恰好,这个临江的中间有个地名叫“套口”,大自然之兆化与地名之合及风水之需万分巧合,这个口子就是整个黄梅县大局风水的关健,通过这个口子吸天地之灵,纳长江之气,盈育黄梅千百年来人才辈出,为世界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风水学对葫芦形风水的描述

葫芦是医卜星相的象征。风水经典《雪心赋》云:“葫芦山现,术数医流。”意指见到山形如葫芦的地方,主出术数或医术特别高明的术数家和名医。自古以来,从事医生、哲学玄学、天文、地理,科学家等有道之士都喜欢在家中或办公室中挂个葫芦,来催旺自己的事业。正如古诗云:“墙头梁上画葫芦,九流三教用工夫,凡住人家皆异术,医卜星相往来多。

”因为“葫芦”也历来就被认为是藤蔓盘结,结子繁盛,赋予子孙万代昌盛的灵意。另外,葫芦也是得道成仙的标志,像我们熟悉的铁拐李以及老寿星都是葫芦不离身的。

从以上言词中,我们皆知葫芦形风水的妙用了,在此处确实一个平方公里的大葫芦,葫芦是个多籽植物,这个大葫芦里面有更多的葫芦籽,每个葫芦籽通过风水孕育所成的人,必是有大智大量的非一般人物。这个葫芦大风水,上而的蒂在老祖一带海拔余米的高山上,脐口(套口)在长江,吸入滚滚长江的巨大能量,使得黄梅人才辈出,成就非凡。长江在黄梅县的南方呈环状包围着黄梅县,风水上称为玉带环腰,这是主贵的。但黄梅风水必竟是个葫芦形状,葫芦的风水影响是平安,健康,成佛作祖、得道成仙、天地术哲玄等,所以黄梅历来就发佛道祖师,及各方面的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家,即可将可相不可有君王之局。

木刻古板的黄梅县城图

本刻古板的黄梅县城周围的水系图

从这两张老图可以看出,黄梅县城的选址,龙脉来龙是由北山而来,整个黄梅县域的河港湖汊都是一层层包裹着县城的,非常符合风水大环境的选择要素。

葫芦地出仙圣

黄梅是个选佛场

“四祖黄梅县,黄梅选佛场,千年开宝掌,五叶渡慈航"。这是清朝的一个黄梅知县写的,他深为黄梅县有司马道信开创的四祖寺、弘忍开建的五祖寺和千岁宝掌和尚开立的老祖寺而自豪。

黄梅山水地貌的特征是“有山皆北向,无水不西流",风水学上遇西流水之地可称为灵山仙地,在此筑居即兴家,亦出大彻悟成佛作祖之人,由于黄梅地理风水之灵,中国佛教史上的六大祖师,四祖、五祖、六祖皆因驻锡黄梅而成佛祖,其中最有神奇经历的六祖惠能仅在五祖寺舂米八个月之缘而成佛,还有从印度来华的千岁宝掌和尚,于岁时从印度来华,在中国又活了余年,踏尽天下八百洲,最后落在黄梅紫云山上驻锡而成佛,如果千岁宝掌和尚不来黄梅吸纳黄梅这个选佛场的地灵,他在印度即使活岁,又是否能成佛呢?

千余年后的现代,本焕老和尚名誉海内外,也因复兴四祖寺驻锡四祖寺后,因佛业需要又移驻广州南雄寺与深圳弘法寺而成为现代中国的释迦牟尼佛,圆寂时体重90斤,舍利就有六十余斤,难道这不是佛吗?净慧老和尚驻锡四祖寺,以弘法著称,他老人家弘法时,如口吐莲花,让人百听不厌,圆寂时,不但舍利众多,且舌头完好无损,难道这不是佛法再现吗?

印顺大和尚出家时,就是从四祖寺时跟着本焕老和尚的,借着黄梅的地灵之力,以年龄最轻,出家时间最短,且以最快速度上升为深圳弘法寺方丈,尼泊尔中华寺方丈,海南南山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付会长,难道这还不够稀奇吗?

正慈大和尚是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方丈,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年受命接任黄梅五祖寺方丈,明基法师于同年接手净老后的黄梅四祖寺方丈。大凡有根器之人,只需到黄梅四、五、老祖这几个选佛场去吸纳一下地灵之气,再加上精进修练,就会成佛,因为黄梅是个选佛场啊!

还有生长于黄梅小池镇妙乐村的妙乐尼师,少时极为贫困,受尽各位磨难,皈依佛门,成为一代非常有影响力的民间大法师。民间到处都传颂着她的神奇故事。历史上称黄梅是个选佛场,名符其实,因为葫芦地出仙圣。

知道黄梅县以上风水要点,我们根据下图的风水宝地图观光一下黄梅的名山名寺:

四祖寺:四祖寺全景

四祖寺传法洞

四祖寺传法洞雪景

毗芦塔即四祖大师真身塔

四祖寺山门前的灵润桥,起风水上的关拦作用

四祖芦花菴春景

四祖芦花菴雪景

四祖观音寨

观音寨上的石城门

观音寨上腑视四祖寺及龙腰山

五袓寺五祖寺弘忍大师与新开口的故事:

弘忍,俗姓周,黄梅县濯港镇人。相传弘忍的母亲在弘忍六七岁时,即带他到各地乞讨或拾荒。弘忍到七岁还是个哑巴,不能开口讲话。这一年,他们到新开这块地方(以前不叫新开)拾麦,,此时正是夏天,天气炎热,田畈里遍地是是农夫们割好的麦捆,正等待着农夫们挑回村中。弘忍的母亲此时正值盛年,加上他的善良、美丽,每到一处,难免有许多男人的目光在她的身上逗留。这天,弘忍与母亲弯腰低头拾麦,几个农夫互相打趣:谁能与这个美丽女人搭上腔,就算谁有本事。一农夫手拍胸膛说:这有何难,我自有办法。说罢即到弘忍母子面前,他采取迂回作战的方式,从孩子身上开始进攻。他对弘忍道:这孩子,只要你叫我一声“爹”,我就把这担麦子送给你。

一直未能开口讲话的弘忍,脑子十分聪明,他知道此人所说的话不怀好意,愤怒异常,脸憋得通红,石破天惊一语惊人---让我叫你爹,妄想。今后,你们统统叫我爹,还差不多。农夫们没能占到便宜,垂头丧气走开了。弘忍的母亲惊喜得流下了高兴且欣慰的热泪—孩子终于开口了。为了记念五祖在此开口讲话的典故,这个地方就叫做新开口镇,现在简称为新开镇。

五祖寺山门

五祖寺全景

五祖寺真身殿

五祖寺和尚塔

五祖寺衣钵塔

五祖寺花桥

五祖寺花桥两头门上的“放下着”和“莫错过”真的让人轻松了许多,还以为是自己开悟了呢!

有幸亲近五祖寺方丈正慈大和尚

老祖寺老祖寺远景

老祖寺是己故中国佛教协会付会长净慧老和尚复建的:我们先看看净慧老和尚对关于黄梅县风水及禅定修行的阐述:

年11月29日,净慧老和尚在禅堂开示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既和禅法有关,也和风水有关,他说:

“黄梅这个地方,在古代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福地。在这同一个县城,出了四祖、五祖、六祖三位祖师,而且都不是一般的祖师,“六代传灯”,黄梅占了一半,这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是非常重大的一件事。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佛教大事问黄梅”之说。不仅如此,黄梅还有一位罕为人知的千岁宝掌和尚。宝掌和尚是印度人,他生下来之后,两只手紧握拳头不能伸开,几岁之后父母带他到寺院拜佛,手掌就自然打开,因此得名为“宝掌”,宝掌和尚六百多岁时来到中国,正是东晋时期。他在中国游历很广,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他的遗迹。宝掌和尚曾经见过菩提达摩,并在菩提达摩的开导下开悟,然后同四祖、五祖同时在黄梅弘法,并且同四祖同年圆寂,当时他已经岁。

宝掌和尚在距离四祖寺大约50公里的紫云山,开辟了黄梅的第一个佛教道场。当时四祖、五祖比他年龄小,就尊称他为老祖,所以那个寺院就叫老祖寺。

黄梅素以四祖、五祖、老祖三位祖师并称。过去有人写诗称颂黄梅的佛教底蕴深厚,就说:“四祖黄梅县,黄梅选佛场。千年开宝掌,五叶渡慈航。

”这是清朝的一位黄梅知县写的诗,他也是以黄梅是选佛场,黄梅有四祖、五祖,有千岁宝掌和尚而感到自豪。

今天下午,我大概是第五次到老祖寺去。当地人士与有关领导一再希望恢复老祖寺这个千年古道场,我也是在各位领导的诚心感召下,牵一个头,来做这件事。非常有幸,有人愿意发心来做,所以我也非常高兴,到那里实地考察多次,并且也在今年的10月5日举行了奠基仪式,近期就要正式动工。因为政府正在修筑通往老祖寺的公路,路上满是石头,车不能前进,我们只能步行走到老祖寺。步行有多远呢?三公里半,等于来回走了十几里路。

我们一到那里,当地老百姓就告诉我们,说在三天前,老祖寺在晚上七点钟的时候大放光明,而且一连三天,每次放光都延续三、四个小时,所显现的光明,使那个深山之地,晚上如同白昼一般。那个地方只有八户人家,八户人家都看到了光明。而且他还说,去年下半年也发生过同样的事。同我们一起去的,有几位是政府的负责人,他们听说这件事,也感到希有难得、不可思议。他们说:宇宙间,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微不足道,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还多得很,这就是知的有限性和宇宙万事万物的无限性。这件事我本人也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这件事并不是由和尚说出来,而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说出来。如果是和尚说出来的,外边的人听到可能会说是和尚作怪。当地老百姓说出这件事,说明这件事的确是真实可信的。

佛法的因缘往往和放光有直接关系。佛说法,放光动地;佛涅槃,放光动地。我记得柏林寺开始修复的时候,经常有种种祥瑞显现:佛自动、铃自鸣、塔放光,一年有好几次。这都是许多人共知共见的事。此次老祖寺在兴复之始就有这种祥瑞显现出来,说明这个道场将来很可能成为一个修行开悟的殊胜之地,因为修复这个道场就是作为禅宗专修道场而进行规划的。

黄梅的人对老祖寺那个地方很熟悉,我们这些外来的人并不十分了解。老祖寺所在的地区叫紫云山,群山环抱,中间有一块百余亩大小的盆地。当地群众把它叫做莲花山,盆地就在莲花瓣中间,水从左向右流,也就是水向西流。凡是水向西流的地方都非常主贵:广东曹溪南华寺水从左向右流,水向西流;当阳玉泉寺水从左向右流,也是水向西流;天台山国清寺门前有一块碑,上面写着:“一行到此水西流”。黄梅这个地方的地理特点:“有山皆北向,无水不西流”,所以它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处。

讲到人与环境的关系,佛教是说“依正不二”。人是正报,环境是依报,这两者相依共存。虽然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良好的环境仍然是修行的重要条件。修行要选择安静的地方,也就是“阿兰若处”。“阿兰若”是梵语,翻成汉语就是“寂静处”。环境寂静,心就更容易寂静下来。我们坐在禅堂打坐修行容易上路,如果是在比较喧闹的地方打坐,由于自己功夫不够,往往很难静下来,而且越坐越烦。当然,对于用功上了路的人,十字街头好修行。但这毕竟不是一般情况,必须是特定的人才能有那种境界。静修、静修,安静更有利于修行。

所以过去的寺院,大多选择在深山老林当中。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宝掌和尚选择紫云山作为修行之所,的确是眼光独到。我们今天坐车到那里去,翻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转了一个弯又一个弯,确实是人迹罕到,那个地方周围几十里地,也只有八户人家,那个村庄就叫“八户”。那个自然村,同时也是一个行政村。可见那个地方确实是地处深山老林之中,自然生态环境特别好,有山有水,苍松翠竹,真是叫做“潺潺流水,满目青山”。人在那里一坐,自然心地清凉。我想,再过两年,我们也许可以在那里打禅七,可以在那里举办名副其实的夏令营。因为那个地方,即使是夏天也用不着电风扇,晚上睡觉还得盖上一条毯子。它的平均温度,比山下要低6到8度。我们今天在山下还觉得挺暖和,一进到山里边,就觉得寒气袭人。

今天向大家报告这样一个消息,希望大家共同发愿,愿这个道场早日成就,愿这个道场成就以后多出开悟的人,多出修行的人,多出能够住持佛法、弘扬佛法的人”。老祖寺山门

老祖寺及后山莲花峰

老祖寺全景

老祖寺就在紫云山上,因明重臣汪可受辞官后归隐此山,后又称作挪步园。

妙乐寺妙乐寺是妙乐尼师开山兴建的,妙乐尼师修行极深,有大量的信徒,爱国爱教爱民,有大慈悲心。是黄梅这块风水宝地孕育的一代大法师。

蔡山江心寺

地藏王菩萨和蔡山庙会

地藏王菩萨托胎为新罗国(今朝鲜半岛)王子,俗名金乔觉,距今约一千五百余年。他父亲任新罗国王时,出访中华,慕名来到蔡山,见此地的山奇景秀,寺字辉煌,就在此地留宿一夜,以示爱慕。回国后便对金乔觉说:你今后有机会去中华。一定去蔡山看看,那里的山水秀丽,景色宜人。后来金乔觉发心出家。法名地藏比丘。于唐高宗永徽四年来到中国参学佛法。这位地藏比丘相貌奇特,身材魁伟,而且臂力过人。

到中国后,即随处游学,参访佛法,数年后来到安徽省境内的九华山,深入山区,结庐修行。在九华山苦修了七十五年,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年)七月三十日涅盘,世寿九十九岁。据《佛门异记》所说:菩萨圆寂后,肉身坐于缸内,经三年,开缸时,颜貌如生,举升时,骨节活动,如撼金锁,真乃奇迹。

地藏王,为铭记父王的嘱咐,在那年七月三十日来到蔡山,纵览了此处风光,真乃佛地,为纪念父王在蔡山一宿之情。以后每年七月三十那天;来蔡山讲经说法。后人留下了“地藏王菩萨,年年月月在九华,七月三十到蔡山”的传说。故江心寺声震古今,名传中外,遂成为佛教圣地。

唐李白夜宿江心寺有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首诗也使江心寺名声大振,江心寺塔正在复建中。参军鲍照墓

鲍照(约-年)南朝宋文学家。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字明远,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刘宋泰始二年(年),子顼谋反失败,被乱军所杀,归葬于此。有《鲍参军集》等传世。

鲍照是南北朝时代的文学家,又是最杰出的诗人,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七言及五言乐府等作品,对李白、高适、岑参、杜甫等颇有影响。

黄梅是鲍照的第二故乡,居县河之滨的“马号”旁六年,县城内原有宅居,元初时改为黄梅县署,今为县政府所在地。据《黄梅县志》载:“临海郡王子顼镇荆州,以鲍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当时梅境在其辖内……因留居。今邑治基即其旧室(县招待所大门西侧)。”又载:“东海迁居,筑室于黄梅……今邑治基即其旧宅。”城西用鲍照命名的鲍照路一直沿袭至今。

鲍照墓位于黄梅县城东禅寺村(黄梅镇),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内(紧邻鲍照路1号黄梅县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关于鲍照墓,当地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南北朝时期,黄梅一宛姓农民犁田,发现稻田里一夜间多了一座新坟。宛姓农民虽然奇怪,却接纳了它,且在耕田时还为它多留了一犁土,并临终嘱咐宛家后代应善待这个无名之坟,使“留一犁”成为宛家的“祖训”。及至隋朝开科举后,宛家人在考科举时,耳旁仿佛有一位名叫“刘一雷”的影子相助而获成功,并自述宛家对其有恩。宛家千思百想,才想到“留一犁”这件事上。宛家人高中后重修此坟,从随葬竹简中得知,此坟主人乃大文学家鲍照。以至于黄梅民间至今有“卖屋不卖门,卖田(地)不卖坟”的习俗。

为了纪念鲍照,黄梅县城内曾建有鲍公祠、鲍母祠、俊逸亭等。据《黄梅县志》载:“鲍公祠祀刘宋鲍参军照字明远,旧在鼓楼门外,后改建仪门右,每岁春秋戊祭及朔望必临焉,行一跪三叩礼。”又载:“鲍母祠,在县署后,署內东北偏旧有塚。因建祠供女像,甚灵异,相传为参军妹令晖,后考正:实系其妻张文姬,故称鲍母。有辨见艺文。”其中俊逸亭在鲍照墓正东,鲍母祠在俊逸亭北面仅百米之遥,鲍母墓在祠的东侧。惜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目前仅存鲍照墓一处。

鲍照墓多次毁损,现墓为清光绪年间重修,墓碑朝南,面积约40平方米,现存冢墓封土高2米,底径2米余。另有碑石一块,上刻“南朝宋参军鲍公照明远之墓”等字。为封土堆砖石墓。墓顶生长着一棵油朴树。原墓有碑、莹墙、俊逸亭(取杜甫诗“俊逸鲍参军”之意)等。后渐毁废。清道光二十五年(年),知县俞昌烈(直隶宛平人)、教谕宋赞元(汉阳举人)、训导王彝(江夏拔贡)、千总黄世璋等8人予以重修,邑人喻权捐田五亩作为祭产。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坟墓上的油扑树

因环城路的扩建,鲍照幕今在环城路的正中央,仍在保护之中。黄梅乱石塔

以上1、2两张照片摘自五祖寺方丈正慈法师的博客。

黄梅乱石塔,又名高塔寺塔,百尺塔,位于黄梅县城。北宋天禧四年(年)建于高塔寺内,故名。

现寺毁塔存,该塔为砖砌多层密檐式仿木构建筑。八角十三层,高约50余米,底层南向设一石门,原有铁铸四大部洲菩萨一尊。有甬道通向塔室,塔室为长方形,面积不足10平方米,室内有一长明灯。二层以上全为实砌,不能攀登。每层施斗拱和菱角牙子,迭砌飞檐,最上层为迭涩圆锥顶式,各层看面相间设有佛龛和直棂、格眼窗,塔的建筑结构较具特色,全塔不用其他材料,全部用砖石叠砌而成(所以又称乱石塔),历经九百余年依然基本完好。

由于古塔年代久远,五层以上檐角有所风化,为保护古迹,年黄梅县人民政府又拨款重修。重修之高塔寺造型更加精美,通体圜和浑厚,远看似龙泉宝剑,近看似三春笋笔,巍峨挺拔,成为黄梅县城之一大新景观。

黄梅的历史典故很多,因为黄梅是个宝葫芦风水,民安物埠,民间有“永不旱黄梅,世不反江西之说”,因此地民风淳朴,风水吉祥,世居安全之故,隋朝炀帝杨广失天下后,其子孙避难于黄梅,宋杨令公之孙杨文广亦避难于黄梅,杨家棍的功夫也一直流传于黄梅。两个杨姓今为一个行政村,即黄梅县大河镇杨凼村。南宋岳飞子,岳霆、岳震在岳飞被害后亦避难于黄梅县大河镇,故岳家拳一直在黄梅民间流传。

黄梅县是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年)始称黄梅县,距今有年历史。黄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圣地,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乡,是鄂东红十五军诞生地,还是闻名全国的“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挑花之乡”、“白头鹤之乡”。“唯楚有才,鄂东为最”。

这里地灵人杰,诞生了许多著名人物:现列举一些:

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四祖道场的开山祖师,被尊为大医禅师。

五祖弘忍(-):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

六祖惠能,禅宗顿悟的开创者。

神秀:北方禅宗渐悟的传播者。

瞿九思(-):明代理学家,字睿夫,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历官广平知府。

汪可受(-):一名汪静峰,字以虚,号以峰,万历八明进士

帅承瀛(—):字仙舟,清朝探花,一代亷臣。

汤用彤(—):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著名哲学家

汤一介(一今)汤用彬之子

吴文林(-?)谱名立极,字宝书,号森堂,黄梅县濯港镇十里吴花园人。清道光九年己丑(年)登李振钧榜第八名进士。选庶常,授检讨,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充任国史馆篡修。

吴铎,谱名衍铎,字振之,号荆眉,黄梅县大河镇考田山吴祥村人。(年一年)著有《绿雨山笔记》三十二卷、《绿雨山诗草》四卷。

废名(-):原名冯文炳,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

著名民主人土,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先生。

著名数学家梅向阳(一今)先生。经济学家刑慕寰(一)我国著名法学家、东京审判的国际大法官梅汝璈。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

中国最高法院院长周强等。

妙乐法师:黄梅妙乐寺方丈。

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祖籍黄梅,其曾祖父吴士元,世居黄梅县濯港镇吴元八村,祖父携眷定居武昌粮道街得胜桥头。她的母亲喻志鹄出生于黄梅喻氏文化世家,黄梅喻氏仅清一朝就出了三位进士、五位举人。

黄梅历史源远流长,感人有趣的故事千千万万,历代名宦名士众多,仅凭以上文字难窥其冰山一角,写此文为抛砖引玉之用献给深爱黄梅的所有天下人,把黄梅的历史、地理、圣迹、民俗文化深挖细耕,留给我们的后代,不忘祖,不忘根,在梅久居及在外定居的游子们,永远深爱我们心中的黄梅。

.9.14日子时于武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