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我军在山东省临朐县五井镇与日军展开一场激战。

日军虎视眈眈,早就埋伏好了一切,静静等待我军走入圈套,没想到我军识破诡计,力挽狂澜,扭转战局,将日军全部歼灭。

这是一场为人赞颂的模范战斗,只不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日军在战败后,为何还要专门向我军送来感谢信呢?这场战斗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前期准备工作充足

年,在这一年6月,八路军游击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马保三任司令员,钱钧任副司令员。他们奉命进入临朐县,为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大扫荡”做准备。

八路军进驻临朐后宣传抗战思想、粉刷抗战标语,营造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氛围。八路军在临朐境内积极行动,引起了驻扎在临朐县城的日军的警觉。

善于打仗的八路军一直遵循着,既要保持灵活性,最大程度地打击敌人,又要对敌人的偷袭做有防备。

这次更是计划周密。在马保三与钱钧的指挥下,部队进行了严密的防控。第一支队司令部驻扎在茹家庄,同时又将三营的两个连分布在嵩山脚下的暖水河一带,一营3连在平安峪、冶源一带设防,1、2两个连队驻防在茹家庄以北不远的五井镇。

五井镇是临朐通往莱芜和鲁南南麻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可谓是十分关键。所以派了两个连的兵力集中在这里。同时指挥员钱钧也在此地驻扎,以便能及时掌握敌情,迅速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钱钧发现五井镇东边不远处有一个莲花山,是附近一带的制高点,于是派人在那里放哨,时刻处于警备状态。

如此缜密的大布局下,部队就形成了一个菱形的防守区,哪儿都有自己的人,容易相互照应支援,进可攻退可守。

果然,在10月25日凌晨两点,一片寂静,战士们都在酣睡当中,突然村子中率先响起了一阵枪声,毫无疑问,这是日军趁着夜色搞偷袭了。

全面部署,歼灭日军

钱钧迅速部署兵力,准备展开防守与进攻,此时莲花山放哨的战士拖着满身是血的身子回来报告,说莲花山已经被敌军占领了。

指挥员钱钧深知莲花山这一地势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制高点,更是控制五井镇的绝佳位置。于是立即下令,要将莲花山夺回来。

但是此时村外的枪声寂静下来,不知道敌军在打什么鬼主意,肯定不会就此作罢的。于是钱钧派出了几名优秀机敏的侦察兵,潜伏出村,查探敌情。

侦察兵找准机会放倒了一个伪军,才得知了敌军的情报。原来这次的袭击是由日军和伪军一起联合组织的,其中有40名日军是从临朐来的。剩下的三四百的都是伪军。而这40多的日军全都驻守在莲花山这个要地,每个人都配有歪把子机枪,掷弹筒,还有一些兵炮。

这些日本人主要就是防守,在莲花山上指挥日伪军进行实地战斗。

充分掌握敌情的钱钧指挥官,迅速做出作战计划,他派出精锐部队首先吸引住莲花山日军的注意力,切断他们的后路。然后加大攻击力度围攻日伪军,随后再集中兵力歼灭莲花山的残留日军。

为了迷惑敌人,,一个战士用步枪挑着军帽贴着围墙往上一举,立即引来敌人的一阵子弹。军帽时隐时现,位置不断变换,招引敌人不停地向军帽射击。有几个战士看这个办法奏效,也仿效着吸引敌人火力,其他战士则借机瞄准射击敌人。

后来敌人竟然不进攻了,难道是想要逃跑了?果然日伪军都开始向莲花山靠近集合了。

只不过这时,八路军机炮连奉命赶到,并且从司令部带来了青州、临朐之敌暂无兵力向五井增援的可靠情报。

此时我军的进攻才刚刚开始,钱钧命令部队:立即出击,夺回莲花山。

斗志昂扬的八路军战士勇如猛虎,向山上冲锋。

山上数十日军凭借着有利地形和几件重武器,负隅顽抗,妄想击退来势汹汹的我军。为了尽快结束战斗,我们的迫击炮怒上场了。在炮火支援下,八路军指战员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迅速接近山头。

穷凶极恶的日军端着刺刀,嚎叫着向八路军反扑,战士们同敌人进行了肉搏战。日军渐渐不支,只好丢下兵器慌忙向山下逃窜。战士们紧紧追赶,把敌人团团包围在莲花山东北山脚下的一片坟地里。

计上心头日军致谢

此时的日军一如瓮中之鳖,毫无逆袭的可能了,八路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高喊着向敌军冲去。

五井镇战役大胜,共击毙多名伪军,还有四十几名日军,只有一人因掉入枯井,逃掉一死,做了俘虏。

此时钱钧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无法理解的举动,他命人将日军留下的全部尸体清洗干净,另外裹上白布,里面塞着各种宣传手册,然后悉数放到了莲花山庙前,更绝的是,他还给日军送去了一封信,信中说贵军于25日与八路军产生激战。苦熬数日,贵军官兵全部阵亡。所有尸体俱全,已经安放在莲花山庙前,希望贵军接到后妥善处理,如果需要帮助,我们会尽力而为之!

信发出去几天后,果然,数百日军前来莲花山收尸,八路军严阵以待,时刻准备出击,没有想到他们只是迅速将整齐的尸体抬走,根本没有停留,也没有交战的意思。

临走前,竟然还留下了一封信对八路军驻五井部队麾下说:贵军人道主义,本军钦佩,留下的尸体完整无损,特致谢意!

此次指挥员钱钧的这一行为,有效转移了日军的注意力,为大部队的迁移与调整争取了大量的时间!不得不说钱钧这一军师名不虚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