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县莲花山,位于该县东北部,距县城92公里,海拔.5米。因此山四周有五座山峰,远眺像一朵硕大的莲花,而故名。该地的莲花山乡潘村,是全县最高的村庄,就坐落在这座深山峻岭之中,山上水田旱地、塘堰水井无一不有,这座几百人口的潘村古村主要靠林木为生,然而,这偌大一个潘村,却找不到一个姓潘的,人人却都姓桂。这潘村之名从何而来,这其中缘故要追溯到北宋年代。

据史料记载:北宋雍熙三年(年),大将潘美(小说《杨家将》称潘美为潘仁美,所以民间一直称潘仁美)因辽兵屡次犯境,朝廷任命名将潘美为都部署职,统领北方数州、府军队,负责边防事务。这年夏秋,潘美奉旨攻打辽国城池,掌主帅印。当时任代州知州兼临时兵马部的大将军杨业(原名贵重,又名继业,北宋名将,今陕西人)在攻辽战争中一举收复云、应、寰、朔四州,但在进攻河北时战败,又遭遇契丹大军,杨业认为不宜再战,建议设伏固守,主帅潘美不但不采纳,还强令杨业出战,杨业自知不敌,但迫于命令,只好孤军力战,最后受重伤被俘,绝食而亡。此事后来被传为潘美为报私仇,设圈套迫使杨业亡命。

杨业死后,其妻折太君(民间亦称“佘太君”)悲痛万分,朝廷一些与潘美不和或与杨业有深交的大臣从中唆事,致使折太君多次去宋太宗那里控告潘美,这些大臣也乘机在太宗皇帝面前搬弄是非攻击潘美,欲置潘美于死而后快。因当时杨业是北宋名将,被朝廷和百姓视为国家支柱,他的死震动朝野,皇帝决定对潘美先职调查,查清后再处置。这信息很快传播到全国。但内容却慢慢变为:潘美利用权势陷害爱国将领杨业于死地,皇帝震怒,已将潘美免职打入天牢,秋后问斩,同时灭族等等。

消息传到河北潘姓家族,家族一片惊慌,火速商议对策,并快马前往潘美军营打听,结果证实主帅已另易他人,所以潘姓家族认定朝廷将会对潘美问罪,决定凡与潘美同族的潘姓全部改姓外逃。改什么姓,经多次磋商,以月中桂树的桂字为姓,内中含义是月桂即代表月亮,月亮有缺有圆,潘姓有落败之日,也有东山再起之时,就这样,一个大家族由于信息不灵被社会误传而改姓,从此沦落四海。居住潘村的潘美后人当时直接从河北而下,沿途或在河南、山东、安徽安家立业,这些地方不是深山便是临水,他们尽力与世隔绝,其中有一部分潘姓人家从安徽经浮梁到鄱阳县莲花山,是因为这里山高林深,又因为山头有水源,山上平地可以耕作,便定居下来。这就是潘村名称的来历,也是潘村没有潘姓人家而都是桂姓人家的谜底。

如今,在近代的舞台上和社会传播的北宋大奸臣潘仁美就是历史上记载的潘美。有关杨家抗金保国的戏剧故事是来自明代文人写的《杨家将》《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传记小说,这类小说又源自《北宋志传》的改编,其小说的姓名、地点、故事内容也各有不同,以致潘美变成潘仁美,折太君变为佘太君。

其实,潘美的结果历史已有定论:“雍熙三年(公元年)潘美奉旨攻辽,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陷敌战死。旋以业妻折太君控诉,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见中国辞海页)。这里的“同平章事”:即是宋初沿用唐代官制、即事实上的宰相。由于当时社会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潘姓家族不了解内情,更不知潘美在削职后不久还当上了宰相。以致他们从河北向南迁徙逃亡,改姓躲避,从此沦落他乡。

如今,潘村桂姓后代对这段已经过去的历史虽已淡忘,但如何重新挖掘和利用这段历史文化,讲好潘村的故事,对文化底蕴深厚的潘村而言,其意义重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