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云洞十八罗汉。黄新强摄

福州日报记者任思言

在罗源县凤山镇南麓,有着一处名叫栖云洞的秘境。我省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十八罗汉石雕像就深藏在这里。

发现档案

福州罗源栖云洞造像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南门外莲花山圣水寺,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栖云洞为天然石洞,形如巨钟罩地,中有澄心井,高1.3米~2.85米,洞内有石雕罗汉像18尊,围壁列坐,其中16尊为南宋淳祐八年(年)刻,2尊为明代所补。

栖云洞顶的石刻。(罗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历史溯源

罗源县城的南郊,有一座如覆地大莲花般的山丘,称莲花山。山上流泉清洌甘醇如“圣水”,因此建在半山腰的一座禅院称圣水寺。

圣水寺始建于宋绍圣三年(年),后几经修葺,现在留下来的是明万历年间三进三叠的殿宇,气势恢宏。

栖云洞是圣水寺八景之一,为天然石洞,形如巨钟罩地,中有澄心井,高1.3米~2.85米,面积为37平方米。

栖云洞在宋代被称为灵源洞。元至正九年,山东东莱邑人太史元在罗任教,游览该洞时,见洞内云雾常绕不散,称之为栖云洞,便在洞额刻“栖云”二字。

在洞内陈列着18尊石雕罗汉像,罗汉像围壁列坐。据介绍,罗汉像中有16尊为南宋淳祐八年(年)刻,石匠陈曾缘依据佛教经典的十六罗汉的记载雕刻,用的是罗源本地的辉绿岩;到明代,全国各寺院普遍陈列十八罗汉,圣水寺请石匠补雕了两尊。这十八罗汉和菩萨当时是由十九娘所供养的。十八罗汉雕像虽然分两次造成,但风格颇相近,故浑然一体。尊尊罗汉形神各异,有的凝神默祷,有的颔首微笑,有的平视前方,有的似悯众生,其高度75厘米~84厘米不等。雕像放置在须弥座上,此座呈弧形,全长13.06米。座分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中嵌华板,其中正面镶5块,左右各嵌4块,长75厘米,高23厘米。须弥座造型美观,选材考究,跟石洞和罗汉石雕配合得十分和谐。在栖云洞内另有石雕观音造像1尊。所有造像高0.75米~0.84米不等,形态各异,造型美观。洞壁尚存摩崖题刻9段,书法遒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仰视栖云洞顶,计有11处不同朝代、不同人等的摩崖题刻,如“发秀流香”“舍利留云”“琅嬛福地”“洞鉴古今”等,全是四字句,篆、楷、行、草俱全。

历来的文人骚客在栖云洞留下许多美妙的诗章,至今流传下来最早的一首诗是北宋宣和间进士、官南阳知府、抗金民族英雄、罗源人余光庭的《游栖云洞》,诗云:“去住无心洞里云,云窝寂寞宿氤氲。遥知此胜非凡匹,涧水岩花香异闻。”明嘉靖二十四年(年)任罗源县令江都举人高相的《栖云洞》,是一首五绝:“无心时出岫,有日自归山。入洞千峰净,弥天万缕斑。”

年,栖云洞十八罗汉造像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水寺。(罗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保护传承

近年来,罗源县文物保护部门积极健全栖云洞十八罗汉造像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确立文物保护标识,划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文物行政许可项目和文物执法工作提供依据,认真落实技防、物防、人防、消防工作责任制;建立文物安全事件(案件)责任追究、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和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技术审核质量负责制,对导致文物和国家财产遭受损失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圣水寺栖云洞既是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十八罗汉石造像已免费对外开放,向公众展示罗源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专家点评

罗源县博物馆馆长黄新强

年,著名的文物工作者黄铁藩先生曾在《八闽纵横》中提到,这是我省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十八罗汉石雕像。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唐代只有十六罗汉的名号,那是玄奘法师译自《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五代至宋期间,增加了两位罗汉,才有了今天家喻户晓的十八罗汉。而这种十八罗汉组合形式的造像,在明代时才开始普遍流行。栖云洞罗汉石像正好印证了这段佛教发展史,从而成为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任思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