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平茫荡山自然保护区
茫荡山,方圆公里,与南平城区紧紧相连,有溪源峡谷、衍仙山(石佛山)、莲花山、天湖、三千八百坎、朦瞳洋和宝珠村七大景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著名的避暑疗养胜地,素有“福建庐山”之美誉。景区内峡谷纵横交错,瀑布成群,气象万千,怪石林立,古迹众多,物种丰富茫荡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26°50′,东经°06′,在南平市区西北15公里处。保护区中心由茫荡山(含朦瞳洋)、古道三千八百坎和溪源庵三部分组成,总面积5.33万亩。
区内拥有森林蓄积量24.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75.4%6,绿化程度83.16%保护区内山青水绿,地势复杂,山峦起伏大,海拔一般在~米之其最高峰朦瞳洋海拔米。在茂地和谢地之间,有一个库容万方米的里村水库,称为“天湖”。保护区内据调查有树种97科属在朦瞳洋海拔米深谷密林中发现有两棵稀有珍贵的钟萼木。在有1株清乾隆年间(-年)遗留的“杉木王”,树高35米,直径米朦瞳洋山高林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据调查,野生动物有种。
其黑熊、苏门羚、云豹、大灵猫、白唇鹿、黄腹角雉、白鹇以及两栖动物东方蝾螈等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鸟类标本种,昆虫标本近万份年,经全国自然保护区区划会议确认,茫荡山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全国个自然保护区区划内。年2月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把荡山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批准成立南平市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2)宝珠古村
宝珠是南平的人文名村,景色秀美,民风淳朴,空气清新,被称为“长寿之村”。据《南平宝珠山卢氏家谱》记载,唐僖宗光启元年(年),河北涿州人、车骑将军卢珖随王潮、王审知率光州、寿州之军自河南入间,因功封镇元迁居宝珠,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因此有“先宝珠,后延平”之说商孙卢甲宝珠村历代名人辈出,有“文出宝珠、武出樟湖”之誉,数百年来文人辈出。自南宋末年卢济仁从宝珠考上了进士后,宝珠先后出过进士、举人余人,官职最高的当属明代尚书卢仲春宝珠村有古廊桥、晴雨树等景观,村东的“云峰桥”最长,约百步。
桥下一片荷塘,绿叶婷婷。桥中两座神龛,香烟袅袅。东端一座小庙,一条小河沿山势蜿蜒而去,如弯弓,如白练。另一座“接龙桥”也是卢氏先人所建。宝珠村卢氏家族原本默默无闻,清朝时卢家元(字世美,号畏垒)(-年)自学成才,官至五品知府,一身正气,公正廉洁。他最大的功绩是将治理黄河后节余的万两白银如数上交,不料却被上司私吞,他怒而上书皇帝,因此得罪朝廷权贵,拜别皇帝(圣驾)归隐,建宅院称“别驾第”,还为乡亲做了不少好事,“接龙桥”便是他的善举之一。
村后的另一座廊桥名“瑞龙桥”,仅数米长。桥下一条山涧,哗哗水声不绝于耳。桥头有几棵大树,其中一棵最大的,需四五人才能合抱,枝叶十分繁茂。据说此树是村中一位陈姓先人所栽,已有数百年历史。此公原本贫穷,为生计抛妻离子外出流浪,后来投军人伍,依靠一刀一枪升至总兵。功成名就后,乔装打扮独身回乡。走至村庄附近,突遭歹徒追袭,情急中躲进瑞龙桥头破庙,方幸免于难。回村后他才知道十余年来妻子含辛茹苦将儿子养大成人,不由万分感动。于是许愿重修小庙,新建一桥,并在附近山坡亲手栽下几棵从京城带来的树苗,又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
村民感其恩德,将此树称为“南京树”,时常前来烧香祭祀,祈祷神灵赐福。至今树枝犹缠许多红布条,挂着小弓箭。宝珠廊桥,除了供行人躲避烈日风雨和喘歇休息之用外,还为村人聚会娱乐提供场所,廊桥虽然较为简单,但也极具历史和特色,成为茫荡山一大景观。宝珠合花,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好,常年热销北京、上海、福州等城市,因以为“中国百合花第一村”。夏天到宝珠村避暑的游客众多,目前村里有“农家乐”十余家、价一为住宿每人每天50元,吃饭每人每天40元。这里无一家使用空调,只限风扇就能享受清凉夏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