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初只是为回答一朋友的一个问题,写的这篇文章,但写完后想想,不如干脆分享出来吧,说不定对其他人会有一点小启发呢!
我家二娃,小名当当,目前9个多月。
当当6个月开始爬,7个月能站,8个月可扶着走,相对于小区里的同岁的娃,确实显得稍有不一样,让不少人有点惊讶……对我而言,只觉得他“精气神”挺足,我最喜欢这点。
有人问我,怎么教的?
坦白讲,我并不知道用怎样的教育对小孩才最好,我也只是个普通的学习者,看书+思考。不过我比较少看教育方法类的,而是喜欢研究和琢磨教育理念,因为任何方法的使用都一定要基于某些前提背景,都有局限性,但人不是机器,他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所以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但好的理念是规律,规律在较长时间内是相对不变的,只有理念打通了,方法才能更好地用出效果,甚至一些新方法会自然生发出来。
比如“环境塑造人格”,乍看只是一句空大的理论,单凭它可能不知道具体怎么做,就得琢磨。我思考的结果之一是:进行充分的“感官体验”,在“眼耳鼻舌身意”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视觉
就是让他的眼睛能看到更多,这方面我遵循两点:
第一,尽可能多带去外面,不要总呆在家里,让他见得更广。
我一有空,就会带着他去深圳各个公园,去爬山,去大型商场,去看民俗表演等等。相对而言,我最喜欢的是去大自然的环境(比如莲花山公园,挺近,哈),因为我觉得那里能量最强,灵气最多。去到这些地方,除了感受特别好之外,主要目的就是让他看到各种东西,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物体和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潜移默化中积累知识,开发大脑。
第二,任意一件物体,尽量“掰开”来看,让他见得更深。
当然,不是真的掰开哈,意思是“多角度”。比如看到一朵花,不是告诉他只是花就完了,我会在他看的时候,指着花边告诉他:“哇,小当儿,这朵花好漂亮呀,来,我们看下它有几片叶子?,5片对不对,是什么颜色呢?喔,红色的,看,它的形状像什么?哦,像一把扇子是吧……
围绕这朵花,你可以延伸出很多,当然,他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集中在你讲的上面哈,没关系,讲得差不多了就换下一个就OK。
进一步掰开,你会发现,就这么平常的一段话,但你可以教会他很多东西——
你在用语言向他描述,你是在教语文;
这里面有数字和空间,你是教算术和几何;
你说“知道吗,花瓣也可以呼吸哦”,你可以教他生物;
你问“花瓣枯萎后,为什么是掉地上,而不是飞天上?”,你可以讲物理;
你说“来,感受一下,此刻是什么感觉?”,你在教他心理感受;
你还可以从花的生长、繁盛、枯萎、凋谢讲到生命,生死和诸相皆空;
……
很多人会问,他能听懂吗?说了有用吗?……能否听懂我不去评说,但我相信他一定能听进去,只是暂时不会表达而已。
二、听觉
第一,父母的声音
这个最重要,就是经常跟孩子说话,说什么呢?太多可以说了。跟他说眼下我们看到了什么东西,然后围绕这个东西适度展开(如上面“花”的例子),跟他说刚刚发生了什么事,跟他说我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还可以说此刻孩子心里可能的感受和想法(帮助他表达内心),等等一切都可以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说的过程要带有感情,充满惊喜地说,而不是干巴巴的话。
第二,音乐
虽然我喜欢音乐,我也重视音乐教育,但这块目前我并没有做过多研究,我的做法很简单,就是让孩子听我认为的好的音乐,主要是以纯音乐,古典音乐和经典曲目为主,只要当当在家,一般我都会让天猫精灵开唱。
第三,国学,故事
这部分内容,可以父母自己讲,也可以用音响播放,那些经典国学,好的故事值得输入孩子大脑,这部分内容多数时候是孩子妈妈跟孩子读,我俩没在家的时候,就音响播放。这样的好处就是能高度帮孩子建立语言神经连接,加加速大脑的开发。
三、触觉
就是让孩子亲身去接触,去摸,去做。
这个方面,我相对更大胆一点,我会让当当摸一切可以摸的东西,抓一切可以抓的东西,核心就是要让他去接触和感觉。
家里的东西不说,路边的树叶,花草,泥巴,沙子,甚至个别的虫子,都会让他感受一下。当然哈,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基本的安全前提上(这个问题后文有补充)。
只要在家,我每天早上,都会带他去楼顶天台的小花园,这里翻弄翻弄,那里捣鼓捣鼓,沐浴朝阳,呼吸新鲜空气,赤脚踩大地,感觉很美好!
除此之外,我也会让他体验各种感觉,比如碰一碰刚盛了热饭烫烫的感觉,摸一摸水被冻后冰冰的感觉,抓一把饭在手里黏黏的感觉,捏一捏海绵软软的感觉等。
这些都是属于孩子的个人体验,是没有其他任何东西能够替代的。
四、味觉
孩子“口腔期”,什么都喜欢往嘴巴里噻,而且动作很迅速,怎么办?条件式允许。事实上,除了易受伤的(比如刀子),或特别脏的东西,我都会尽量让他去尝一下。
这里,我最想说的是大自然,每当去到户外公园或大自然,我都会把他放在草地上,让他去抓这抓那,当然,每次抓了什么就会往嘴里放,没关系,我就这么看着,让他尝一尝叶子的味道,尝一尝草的味道,甚至是泥土的味道。。
记得有一次,我把他放在一堆沙子上面,让他玩,然后很认真地跟他说:小当儿,可以玩,不能吃沙子哦,我也不知道他懂没懂,我就认真地看着他,有两次他总想抓着沙子放嘴里,被我拦住了,后面他慢慢就不放了,我以为他学会了,就放松了注意力,没想到某个瞬间我一转头,就发现他已是满嘴的沙子,一副难吃的表情,舌头直往外撇,哈哈,当时又好气又好笑。
五、嗅觉
不好意思,这方面我暂时没有做太多,但我相信在以上体验的基础上,这一块也会顺带地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您要是感兴趣,可以在这个上面做点精进哈。
其实还有第六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里面的“意”,这里不多说,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跟孩子互动和沟通时,要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靠我们的表情、语气、语调和肢体动作),让孩子感觉轻松、自由、快乐!
核心内容到这里就说完了,不过针对上面的第三点和第四点,要做个补充(也很重要),就是在“触觉”和“味觉”两个板块上,可能很多家长会担心安全和卫生的问题,认为那样做到底行吗,究竟好不好?!对于这点,我是这样看:
第一,有些看似不卫生的东西其实并不“脏”,比如普通的野花野草,你也不要认为把一个苹果洗干净了再吃,就一定有多卫生,一些所谓的“脏”,从某些角度来说也可以是营养(好理解吗?)。
第二,人的身体其实很强大(小孩的更加如此,适应性非常强),绝对没有我们自以为的那么柔弱,如果我们不相信他,就难以激发他内在的潜能。
第三,最为重要,人体需要一些看似“不好的东西”来促进他变得更好,因为他们能够刺激身体更好的发展,就像只有适度的困难才能促使人更快地进步,就像感受过痛苦才能体会什么是真正快乐,同样的道理,“无菌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很脆弱的!”,不过要注意,要把握好“度”,不能过量哈。
还有一点,大人自己不要怕脏,因为小孩玩的过程中,难免会弄脏手脚、衣服,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去体验的理由是:懒得洗,麻烦!……我想说,确实洗会增加一定劳动量,但是相对于孩子这个阶段的关键体验,这点付出绝对是值得的!
(对于以上补充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只供参考,不喜勿喷)
好啦,关于“感官体验”部分就先到这,它更多是关于外部的体验。下次,我想讲一下孩子的“内在体验”,这部分更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很重要(但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文:一点修炼
原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