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新最佳最好的方法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700.html
无尽居士张商英作者简介:苏树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遵元音老人嘱咐,年后,随缘传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门。若人发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开本来,见到本性。有缘行者,莫失良机。张商英,号无尽居士,佛教史上称张无尽。一日,见到佛经,装饰华丽,心中便愤愤不平,心想,我孔圣人之言,远胜胡人之说,岂能容他胡人之说流布世间。遂归书房,自述章句,批驳佛说,至于深夜。夫人问曰:夜深了,何不睡去?商英对曰:我作《无佛论》,消减佛教的影响,提升儒教的地位。夫人云:“有佛则论,无佛论什么?犹如世上,根本就没有某人,又如何评论某人?既然无佛,又论什么?”商英愕然,不能作答。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说,既然没有某个评论的对象,则评论某个对象的言论,则成无的放矢。犹如龟毛兔角,根本没有,我们又如何评论它呢?我们评论某人,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我们又如何评论他呢?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佛非他物,正是自心。人人皆有此心,此心即是佛,佛家所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离此心外,更无别佛。若无此心,若无此佛,谁来作论?这作论的,分明是自家本心,分明是自家本佛。心是辨是别非的根,佛是起心动念的源,一切作为,无量妙用,皆是心作,皆是此佛作。此心是佛,佛是此心。若无此心,谁说“无佛”?说无佛者,正是此心,正是此佛,迷人不识而已。“有佛则论,无佛论什么?”面对夫人的这一问,张商英陷入了深深的疑惑,到底是有佛,还是无佛?假若无佛,则不足论。假若有佛,佛在何处?对于这个问题,他透又透不过,放又放不下。如此之状,正是好消息。这便是佛家所说的疑情。佛家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孔子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若不如此而疑,而是思而知,虑而解,则成鬼家活计。鬼家活计,背道而驰,怎能出得这个梦幻轮回?犹如研究佛学的人,著述等身,硕果累累,也只是画地为牢,无绳自缚,也只是于无劫难之中而自造劫难。一日,张商英居士拜访一位朋友,他看到朋友家的佛龛前有一本《维摩经》,他便顺手拿来,翻开阅读,当他读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之处,感叹道:“胡人说出这样的话,真实不可轻视。”遂将《维摩经》借来,仔细参究。夫人问:“你读的是什么书?”张商英答道:“《维摩经》。”夫人曰:“你熟读这部经书,等你读透了,明白了,再作《无佛论》。”于是,张商英仔细参究,越读越欢喜,于是,对大乘佛教升起了十分的信心。张商英居士参兜率从悦禅师,从悦问:“商英居士,对于佛祖言教,还有少疑否?”商英曰:“有。”从悦云:“疑什么?”云:“唯疑‘德山托钵公案’。”从悦云:这里若有疑,则处处皆非,哪里是什么大安乐境界?岩头云‘德山老和尚不会末后句’。这个末后句,是有,还是无?”商英答曰:“有。”从悦禅师哈哈大笑,拂袖归方丈,闭却门。从悦禅师的这一举措,使得商英居士一夜未眠。天快亮时,不慎打翻溺器,嘡地一声,商英居士,豁然有省,欢喜踊跃,遂扣方丈门曰:“已捉得贼了也。”从悦云:“贼已捉得,赃在何处?”商英无语。从悦云:“去!明日相见。”第二日,商英呈颂曰:“鼓寂钟沉托钵回,岩头一拶语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记来。”从悦曰:“命根不断,依语生解。命根断时,当下现成。”又作颂云:“等闲行处,步步皆如。虽居声色,宁滞有无。一心靡异,万法非殊。休分体用,莫择精粗。临机不碍,应物无拘。是非情尽,凡圣皆除。谁得谁失,何亲何疎。拈头作尾,指实为虚。翻身魔界,转脚邪涂。了无逆顺,不犯工夫。”“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这是一切修行法门的原则。离了这个疑情,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不得开悟。即使靠信愿行而往生的净土宗,也是要有疑情的,也是要有困惑的,我不疑情,也是不能往生的。净土宗所说的疑情,以莲花苞作喻,莲花苞喻困惑不解,喻疑情未开。盛开的莲花,喻开悟的境界。花开,就是心花开敷,就是智慧花开。花未开时,迷闷其中,不见内外通达之真实境界。花开之后,则外通达,万相一如。由疑情,到开解。由莲苞,到开放。这是必然的一个修行过程。譬如一切佛经的开篇第一句,皆是“如是我闻”。那么,“如是我闻”,就是是何义?这里不知,便是疑情。若是认定“如是我闻”便是“阿难尊者亲自听佛这样说”,那就是“思而知,虑而解”了,那就是鬼家活计。若是个有智慧的人,若是个有头脑的人,他便会想,阿难尊者,怎会有这样的记忆?八十卷的《华严》,也只是恒沙中的一粒沙,全部的《华严》,无尽的言说,阿难尊者,又怎能记得?又怎能写出?若不如是,那么,“如是我闻”,作为诸经的首句,又是何义?附录:一日,饭迟。德山擎钵下法堂。峰(雪峰义存禅师)晒饭巾次。见德山,乃曰:“钟未鸣,鼓未响,拓钵向甚么处去?”德山便归方丈。峰举似师(岩头全奯禅师,德善禅师的弟子)。师曰:“大小德山(德山与雪峰)未会末后句在。山(德山)闻,令侍者唤师去。问:“汝不肯老僧那?”师密启其意。山乃休。明日升堂,果与寻常不同。师至僧堂前,拊掌大笑曰:“且喜堂头老汉会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虽然,也只得三年活(山果三年后示灭)。张商英居士参圆悟克勤禅师,圆悟克勤云:“华严现量境界,理事全真,所以即一而万,了万为一。一复一,万复万,浩然莫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匝之波。”又问云:“到此,与祖师西来的意,是同,还是别?”居士云:“同矣。”(按:居士上当了。到得这里,只见弥勒,未见释迦,依然不彻。)圆悟克勤曰:“且得没交涉。”张商英居士,便心生不快。果然,果然。圆悟克勤又云:“不见云门道,山河大地,无丝毫过患,犹是转句。直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彼德山、临济,岂非全提乎?”居士乃释怀。次日,张商英居士又举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圆悟克勤云:“此可说禅乎?”张商英居士云:“正好说禅也。”又上当了也。圆悟克勤不肯他。仅仅见得那个无相妙体,仅仅解得那个体相一如,还不能算作彻见本来,这其中的许多的细处,唯有彻悟本来的人方能见得清楚。六祖大师云:“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这个“己过”,却不是世俗的过错与非过错,而是起心动念间的是非功过。未悟之时,说佛便想“佛”。悟了之后,说佛便想“空性”,便想“妙体”。这其中的许多“过患”,若真修道人,常见这个“过”。譬如张商英居士,参圆悟克勤禅师,他当时的悟境,已非常人所及,然而,依然是说华严而落华严,且将华严与禅比附,这其中的许多“过”,他却不自知,未事事无碍,是故,圆悟克勤禅师启发他:“不然,正是法界量里在,盖法界量未灭。若到事事无碍法界,法界量灭,始好说禅。如何是佛?干屎橛。如何是佛?麻三斤。是故真净偈曰:‘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趂出淫坊。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商叹曰:“美哉之论,岂易得闻乎!”真净禅师所说,是真万法平等,是真事事无碍,是真华严境界,唯大菩萨方能方能与之相应,其余之人,触着则成祸害。犹如世间美味,婴儿食之,则成祸害。圆悟克勤是当时的大禅师,其后,又有圆悟克勤禅师的弟子大慧宗杲禅师,张商英居士无不参访拜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