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洋通道选址于南沙大桥与虎门大桥之间。

近日,狮子洋通道筹建在即的消息不胫而走,不远的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跨珠江口交通通道格局将迎来更为深刻的新变化。

狮子洋通道项目位于南沙大桥与虎门大桥之间,直连南沙自贸片区和东莞滨海湾新区两大发展平台。目前,项目已列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及国家发改委的《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是继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后,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又一新通道。

项目起于东莞市虎门镇(接广深高速公路、常虎高速公路虎门港支线一期),往西经沙田镇,在虎门港和广州小虎岛之间跨越珠江,经南沙黄阁镇、东涌镇,终于大岗镇(接广中江、东新高速)。全长约35公里,全线为桥梁,双向八车道,其中过江段拟采用双层桥梁方案,双层桥长约12.5公里。计划年底开工,年建成通车。

东莞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域,跨珠江口通道“新成员”的加入,将驱动穗莞两地走上深度融合快车道,为东莞集聚大湾区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强化“一核一带一区”格局中的角色担当,提升与周边城市融合联通和城市品质破局提供“硬”支撑。

压缩时空成本

为物流运能等提供更好环境

从高空俯瞰水网密布、水干线交汇的珠江口,周边跨江跨海大桥、港口、高铁、航空机场等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纵横交错,将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物流、资源要素一一囊括。

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正横跨在珠江口咽喉要道上,二者之间,从伶仃洋进入狮子洋的狭窄航道上,狮子洋通道正选址于此。

从珠江东西岸已建的通道中,很容易窥见狮子洋跨江通道的开通意义。

南沙大桥于年4月开通,从数据来看,从去年开通首日车流量占东西两岸出行的18%,到如今的48.37%,车流量为同期虎门大桥的2.21倍,已极大缓解了虎门大桥的出行压力,减少了两岸交通堵塞的情况。但由于通行需求的增长迅速,平日遇异常情况或节假日期间,保畅通压力依然艰巨。

今年6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年)》,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东跨珠江口公路通道运能仍处在紧张状态。对此,除了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珠江黄埔大桥、南沙大桥、港珠澳大桥外,未来,广东还将规划建设莲花山过江通道、狮子洋通道,进一步为大湾区加速发展赋能。

狮子洋通道近期的频繁动作,正是广东缓解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拥堵痛点问题、强化东西岸公路通道运能的重要一步。

“诸如狮子洋通道这类交通设施的开通,是粤港澳构筑一小时生活圈的必要基础。”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表示,狮子洋通道的开通是时空成本压缩的体现,为要素流通、物流运能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虎门大桥横跨珠江口咽喉要道。

推动要素高效流动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东莞位处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之间。过去,以东莞水乡片区各镇为代表的临穗地区,曾因自身发展条件所限以及城市发展重心的战略性选择而发展滞后。为改变城市融合发展不协调的格局,东莞曾推动了一系列交通及产业规划布局落地,以穗深城际铁路、佛莞城际铁路等交通硬件拉近与广州等城市的距离。

在湾区融合发展的路径中,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何以这么关键?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从全球视角来看,一流湾区的发展都有一个规律,就是把湾区所拥有的区位优势发挥到极致,而其中最根本的优势就是交通优势。

“湾区经济的效应就是所有要素能够高效、合理地配置,只有各种资源要素高度、密集配置,才能放大它的效应。而资源要集聚和扩散,交通先行就显得特别重要。”

狮子洋通道的动工,是继穗深城际线、南沙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陆续建成后,东莞畅通生产要素流通渠道,更好参与全省城市群、都市群发展的又一重要落子,将推动大湾区内外交通网络更加优化、高效。

大湾区“硬设施”的互联互通,为东莞水乡地区的后发腾飞插上了翅膀。

位于东莞市沙田镇的立沙岛精细化工园区是全市唯一的大型专业化工园区,立沙岛四面环水,在沿江高速通车之前,沙田镇中心市民要前往立沙岛,需要从港口大道转入水乡大道,再分别经过道滘、洪梅才能进入立沙岛。

如今,由于沿江高速在立沙岛设立出口以及南沙大桥的通车,立沙岛交通已发生了巨大改观,通行时间大大缩短。

随着交通硬件的改善,立沙岛产业链供应链得到了更安全有效的保障,吸引了国内外更多的企业、市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042.html